May 2010
Monthly Archive
Sat 29 May 2010
Posted by mimi under
PHOTO IS[3] Comments
Jenny mm的技术贴,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问题。
秋天阳光的色温(color temperature)和冬天的有什么不同。- by 大眼哥
他老婆在摄影学校要考试了,其中一个题目是:“秋天阳光的色温(color temperature)和冬天的有什么不同?怎样运用这个区别来帮助你的摄影作品?”这老兄想帮他老婆作弊,呵呵,在网上寻求答案。
没事的时候可以想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开发思路。我也是仔细想了好几分钟后才找到了比较全面点的结论。
这才想起来去找下答案。
回答: 动脑筋:秋天阳光的色温和冬天的有什么不同? 由 (@_@) 于 2010-05-11 09:18:13
1. 问题的关键在于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冬天之所以是冬天,是由于太阳以很低的角度照射地面,也就是说,太阳光线在空气中要穿过比较长的距离(和另外一个极端:夏天相比)。由于这样,太阳光被空气过滤程度较大,所以冬天很冷。
但空气对不同波长的过滤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具有较长的波长,比较容易穿过空气和灰尘等等小的障碍物(这也是交通灯用红色作为警告的原因),而较大部分的紫色波段就被空气过滤了,因为它们的穿透能力弱。
所以在冬天,一般来说色温都比较暖。
2.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冬天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太阳停留在低光的时间比较长(因为低角度升起)。而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夏天太阳垂直升起,“黄金时刻”的时间就要短得多。
再加上冬天常见的雪,雾气等等其它因素,现在该明白为什么Q大师说他最喜欢在冬天拍风光片了吧?呵呵。
by xianren
太阳平射时,穿过的大气层厚,光线呈漫射光。明暗光比小。更适合风光摄影。
Thu 27 May 2010
Posted by mimi under
同僚友達No Comments
以前日记里面多次提到过MARK,他是一个好像日本office的Akiyama san的存在,unique的性格和为人处事作风,不可或缺,亦师亦友。
昨天在Facebook,随便连到他太太的叶面又去到她的影集,里面有一个专集尽然是 :MARK – A man of action。
好奇的点开 。。。
a fun dad..
a great dad …
Knows when NOT to say what he’s really thinking!
Awesome gardener!
Takes us to the beach in the summer
Faithful believer
Assistant hockey coach — to 14- and 15-year olds
A true athlete
Ready for anything life throws at him
Demolition expert
Sticktoitive-ness
Family man
Knows when to rest…
and when to work
My Valentine forever
and over
………
………
………
IT touched me to tears.
感动的我久久不能平静。。。
Wed 26 May 2010
Posted by mimi under
波斯顿进行时[4] Comments
周末天气不好不坏,没有安排户外活动,就围绕吃展开了。
周六去喜临门喝早茶,然后顺便在唐人街买菜。去纽约的那个周末后总是很忙,好久没来喝早茶,想念的不得了。
因为出门晚了,一路上饿得嗷嗷叫,顺便把想吃的琢磨透了,落座即点,非常高效。
咸水角,奶黄包,鲜虾肠粉,凤爪,鲜竹卷,下肚就再也吃不下别的了。还想吃芥兰,豆腐花,生滚粥,油条啥的,下次吧。
去C-MART买菜顺便消化消化。天气和暖后,菜的品种也变花样了,不见了冬笋,马蹄,但有苋菜,丝瓜这样的“春野菜“,买的不亦乐乎。
离开日本的时候一直担心从此吃不到日本米,米饭该难以下咽了。其实这担心多余了,这里有卖各种各样的米,之前试的几种extra fancy的米都非常的好吃。这次打算44不太fancy的,回家煮出饭后才知道,米不fancy的就是不好吃。。
买好菜,不那么撑了,又有心情于是去点心店买了一些蛋挞,椰挞,麻丘,油条(¥¥%·¥·……),白糖糕,满载而归~~~
下午看球,拜仁输了,买了一大堆菜呢,又懒得动乐,周末嘛,就该过的随心所欲,哈哈,去watertown吃寿司。。。
在super fusion 点菜也已不用看菜单了。 这里除了鱼生还有融合法国菜风味的maki. 让我这个从来不爱在日本国外吃寿司的人也喜欢上,并且欲罢不能,时不时要来吃一顿。chu-toro, yellow tail寿司,jeff maki再加sprider maki,吃饱饱,满意的离开。如今真是白天越来越长,8点过后,太阳才下山。回家的路上,还有一片残阳,好美呢。
天使妹妹说,julie and julia要在吃饱后看。那么今天再合适不过了。
果然没有一道菜让我留口水。
要说Julia Child的故居在剑桥,离俺家好近。顿感亲切。知道Julia和看过她以前的节目的人都说梅尔这次把这个角色演过(火)了。我好像也不是太喜欢。
也许是受此片影响。周日我重新端正态度,认真地,走进了厨房,做了以下东东。
1。 糯米糍
冬天mayflower给的方子。终于有机会一试。没想到大获成功!
没吃完的放在冰箱,周一放工回家,拿出来吃更加的可口。连吃两个(我做得有小拳头那么大)才去跑步,跑不动呢,吃撑了。
2。清炒米苋
米苋这个嫩啊,摘菜的过程都非常的享受。
3。 改良版辛辣面
嘿嘿。离开日本的时候,我差点打算运几箱方便面过来。怕没东西吃。再次表明,我太低估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准了。方便面能没有吗?
何况这种受欢迎的方便面,全世界都能买到了。
哦,言归正传,我是这样改良地。
首先煮面,两包面放一个调料包就足够了,还会再放一点点醋。
煮面的时候同时煮蔬菜。蔬菜可以用西兰花,奶油小白菜,香芹等等。还可以铺两个蛋。
起个油锅炒虾,出锅的时候勾芡,面条装盘,盖上虾,非常豪华,看着就过瘾。哈哈哈~~
在日本的时候超懒,都买杯装,冲开就吃。嘿嘿~~~
(p.s 所以那时候有时间写博阿)
4。Garlic bread * Salad
两样东西在饭店吃过很多次,从来没有自己做过。这第一次,也是超级陈公!!!!!成功~~~
Garlic bread 用欧式稍厚的软面包。橄榄油加热蒜末出香味后再加一块奶油。
然后把此混合物均匀涂到面包上,放到烤箱烤。
蒜香奶油香的面包表面香脆,下层松软,口感也很好。
Salad的dressing这样调的:
1/4的洋葱切成碎末(我很讨厌洋葱,尤其是生的,但是加洋葱末会让色拉更惹味,切的足够细并吃不出洋葱)
放橄榄油,白醋,小小盐,黑胡椒,plain 酸奶(!),(,如果觉得酸了还可以放一点点糖)搅拌让他们充分融合。
浇到生菜上,开吃!
~稍候补图~
Thu 20 May 2010
Posted by mimi under
米妮库珀No Comments
经过一个冬天诸如大雪暴雨等恶劣天气的磨练,春暖花开后偶终于不那么讨厌开车了。
在和暖的阳光下,打开moon roof, 穿过微风轻拂的树林,真是一件惬意的事。
大清早如此享受有些太奢侈了,偶尔为之,通常还是会走高速,雄赳赳气昂昂的一路踩着油门好像冲锋陷阵。
也因此,到公司都不用warm up, 直接开始新一天高效的战斗。
开的稍微随心所欲后,渐渐得也敢东张西望了。于是拾零了一些温馨时刻。
温馨1
去年在公司附近一个路口等左转,前面来了一辆红色mini, 司机经过时竟然和我挥了挥手。哗,顿感家族的温暖。
无独有偶,后来又在相似时间,遇到同一辆车,司机也如同上次一样的WAVE, 我会心的笑了。
插播 : iphone有个app, 可在行驶中给自动给附近的mini(的iphone,如果也装了该app的话)发 wave。于是我也把拖欠的wave都发送了出去。。
温馨2
自打学会看后时镜后(!),如有车辆尾随我超过5分钟,我就会觉得,这车是警察,我一定是干了坏事被追捕了。。。(哎,上次也记录过了。)
有一天一辆摩托从高速下来一直在我后面,我想,挖,他们换招了-开便车乐~
这车一直随我到了公司停车场,车上下来一个大帅锅,还随我进了电梯,然后对我莞尔一笑。一天就这么被点亮了。
今天又被摩托护航,感觉很棒。
好多人开车都很赶,横超竖赶,可往往并快不了多少。好像我这样不着急,东张西望的珍惜下路上的邂逅,多好。

<上周五,送Amit回酒店,Amit给拍的,说可以拿出去显摆, 告诉世人我不但会开车,还会认路了。娃哈哈>
Wed 19 May 2010
Posted by mimi under
m.i.s.c[3] Comments
☆紧急爆料☆
在好事者把我遗忘前赶快爆料,快来看我家两个娃都长大了。。。。。。 




Tue 18 May 2010
Posted by mimi under
波斯顿进行时[2] Comments
一早收到C-Taro的email,觉得既温暖又有点小内疚。
周末,和Ron, Moka聊天说起日本人的好,是,日本人常常会不经意的让你感动,这又是个简单平凡的例子。
C太郎上周一周在波斯顿参加OPUS.出发前说要在amazon上买些CD给她女儿做礼物。可不可以先寄到我这里,我说当然没问题。他又问,有没有可以要从东京带的东西,尽管说。。。
我假装犹豫了下,结果没忍住一口气在乐天买了一双匡威,三瓶香水,和一(大)堆面膜。。。和太郎再三说,不好意思买多了,一定把盒子扔了再带。可可他尽然还是保留每个包装,原封不动的带来了。自己提着装满这些东西的纸袋走了很短的一路就发现,这些东西听起来不多,可绝对够沉。就连三瓶香水都特有分量,后来想想也是厚厚的玻璃瓶,能不重么。。。和C太郎其实不太熟, 但是他每次来都麻烦他,上次是让他带电脑,还有一个自己没能拿走的coach的包包。
B太郎也来了,直到周五才见到。因为他是AB男的好友,所以和他更亲近些,久别重逢,卡持卡持拍照留影。又一起看了AB男结婚的照片。
匆匆重逢又匆匆告别了。下次会在东京还是波斯顿呢?
都怪C-Taro的ORei勾起了的这些小离愁别恨。
———————————————————
From: Taro
Sent: Mon 5/17/2010 10:12
To: Ling Hua
Subject: 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
Ling-さん
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
とはいえ、あまり合わなかったし、一緒に飲食もしなかったですね!?
Amitとは火曜日の晩に、Banctecや古賀さんとメシ食いましたが。
こんど、Ling-sanが帰国されるのは、いつころですか??
その時こそは、一緒にメシ食いましょう。
その時は、湯座さんとか井川さんとかにも声かけますよ。
井上太郎
———————————————————
Tue 18 May 2010
Posted by mimi under
~mimi~流浪记No Comments
因为加勒比游轮的提议被否决,(主要是因为游轮的话大部分时间在海上漂,可玩可看其实很少,)我们最后决定了去Belize.
离开漫长的冬天残留的波斯吨,飞去热带小岛,享受阳光沙滩,收拾一箱子夏天衣服时,心情美的好象插上了翅膀。
这是个在中美洲唯一说英语的小国。有那么多人推荐,我想也不会错吧。
事实却是出奇的糟糕。贫穷却没有贫穷地区人民的纯朴,落后之余也绝无本地文化历史…
嗯,有再好的风光(总的来说也就是普普),如果没有善良的人群,都会让我对这个地方缺乏好感。
最让我意外的事是遇到一个年轻黑人Dennis,一次我在沙滩上养神,他过来和我搭讪于是就聊起天,Deinnis说他有个小艇,时不时地带一些客人出海。我还想要不要坐他的船也好帮称他生意,做别人的也是坐。后来又在一个船码头遇到他,我觉得可巧,打算安排第二天去附近小岛。话在嘴边,他先开口了,说,你可不可以给我姐姐买份午餐?我不懂他的意思,他又说你给我姐姐买,我之后会还给你的。我不懂他如果是个有能力为生的人为什么要让别人这么做。做穷人也可以有志气。我没有遇到过这样“乞讨”得人。很厌恶。我起身要走,他还悻悻地说,我知道你住哪里。也许是威胁吧。
我反倒没有害怕或后悔没有顺他心意,我想他要是真的是流氓强盗,就算我这次答应给他想要的,一定还有下次。
所幸,他从此没有再来纠缠。
这里的所有商店都给外国人标双倍的价钱。饭店东西做得很糟糕,却和美国一样贵,直接收美元。后来就去超市买东西自己做饭吃。
很奇怪的是这里的超市都是中国人开的。他们和本地人不一样,在异地遇到父老乡亲,感觉格外的亲切。
临走要买些手信。在街头小摊上怎么都挑不出来,手工太差了。勉强挑了一个草编的小鸡,开价10美金。
再次惊讶,观察发现原来小贩很精,和老美们说这个要做一天才作得出,7美金卖给你把,其实也不够我家一天开销。
老美一怜悯,就会买。我却是100个不愿意。要说我在中国随便看到的东西都比这个精致多了,也没有人开着等天价~
泰国就更不要说了,便宜的吓死人。。。嗯,说起泰国,喜欢她,很大的原因那里的人特别特别的友好和善良。
是的,停留的一周里,我总是不自觉地把它和泰国相比。真是一无是处。。。
唯一还可算美好回忆的是Laughing bird岛的风景,虽然它其实只有巴掌大,却满岛雪白的珊瑚石,非常诱人。去过的其他国家其它岛屿都要仔细在沙滩上寻才能找到,这里有个规定就是不许游客取走,所以才满眼都是。在我看来,这是他们另一个不“乐善好施”之处,小国就这样了,其实冲上沙滩的珊瑚都死了,取走留念的,绝对不是破坏生态环境。大堡礁都没有这样的规定,不让拿我们也不希罕。
后来的假日竟然成了躺在沙滩上,回放泰国的美好回忆,倒是这种度假方式非常解乏,非常充电。
第一次,在旅行结束的时候,特别期待回家。
开始上班的第一天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哈这也是从来没发生过的。
回来后,还时常会想起,在Evan’s place住的邻居Ken and Pam – 来自温哥华的一对老人,第三次来此度假,这次要呆3个月。
还有一个中年钓鱼爱好者,说梦想来这里fly fishing10年了,这次终于成行,他也是enjoy得不行了。
我一直想找寻他们热爱这个地方的原因,也许无它,就是人和人本来就属于不一样的地方的。
Fri 7 May 2010
Posted by mimi under
无病呻吟No Comments
和Paul聊到最近被踢皮球的遭遇。与其和朋友诉苦,不如部落下来。
一年一度的报税又结束了。在日本很多年,我几乎忘记了报税是个麻烦事,只记得这是个收回多交税款-收获的季节。
公司给准备的w2-form,好像日本的源泉税单,上网做个电子申报,本来也不麻烦。
谁知,submit两天后,state通过了,federal悲剧了。错误信息,生日有误。
虽然我这个人马虎,生日是绝对不会错的。
电子系统告诉我先去找SSN相关部门,核实是否在他们那里登记的有误。虽然我200%又把握他是正确的,还是要打电话去问。
confirm过当然是没问题,他们当然也不知道为啥会出错,让我去问IRS:他们凭啥说是错的。
IRS听我叙说完,,就让我去问SSN…我说刚问,是正确的。。我继续问,你能查出为啥你们认为是错的么?如果是错的,你们从SSN拿到的生日又是什么呢?
他们居然不正面回答问题。告诉我,可能是因为我是第一次报税,所以会出错。以后就不会了。
为了避免现在的错误,请用书面报税。
我说,既然系统里面认为现在的生日是错误的,书面和电子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他们继续回答不出来。
这种被踢皮球的遭遇,在米国随时都可以经历。
倘若,真的是因为第一年报税的人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早该有对策了,就算没有对策,遇到这样的咨询电话,也该早有官方回答了。不该一问三不知。
总之,让我很难相信,米国出现这样的状况,我只好对他的expectation越来越低。
在日本,办类似这种事从来不用操心,更不用担心会遇到不快。想起刚到日本的时候不懂报,税务局的人,会在一定的期间内设点(比如区一所)手把手的帮你。回答各种问题,检查填好的表格,还甚至告诉你哪些项目不用报,帮你去掉。
日本没有人民的公仆一说,,可为啥我只在日本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Thu 6 May 2010
Posted by mimi under
无病呻吟[3] Comments
昨天听说《非诚勿扰》后,去网上搜索下载,顺便被很多其他的东东吸引,一通当楼~下的正欢,突然中毒了–IE无法使用了,cmd, regedit统统打不开。重起后IE仍然不能用,yahooIM也遭殃了。
想着不用也罢,于是firefox. 还别说,这比IE好用多了,我可一直在用IE6,土死了。
今天,觉得照片整理得差不多了,应该放到space里,firefox只能单张上载,这也太痛苦了。于是去找addon,居然找不到。
忍着忍着忍不住了,还是想解决这该死IE问题。百度了一下,说有个小白兔帮手,还有个黄山帮手,装上不管用。又装IE8,完了还是老样子。
不屈不挠的我呀,在艰难的摸索着,直到找到了这个link http://forums.techguy.org/virus-other-malware-removal/680429-solved-internet-explorer-will-not.html
一切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Did you set this up?
R1 – HKCU\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Internet Settings,ProxyServer = http=localhost:8080
这个破计量~~
托这GS病毒的福,firefox, IE, IM都用上新版本了!
暂时缺省homepage还改不过来,回头继续研究去。
Thu 6 May 2010
Posted by mimi under
波斯顿进行时No Comments
在纽约回波斯顿的风华大巴上,打开脸书(facebook),开始补课。赫然看到chen说,没想到星巴克也不买咖啡了,这个水, 点点点。。
Nicole说,This water ban really throws a wrench into
everything.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告诉Matto。马托说一定是恐怖分子时代广场的炸弹没有引爆不甘心,又投毒了。我觉得事态有点严重。不过想着纽约已在身后,可以不关我事,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又清醒过来,这些都是波斯顿的朋友,俺家的水出问题啦。
回到家赶快上网。看告示,才知水管出问题,临时水质不能得以保障,受影响的地方的民众,请大家自觉煮开水再喝。
不是什么大事嘛,咱们有的是好习惯,自来水从来都要煮开才喝的。星巴克($%"%$)是为了显摆他们的品质么,他们在中国一定是“煮“过咖啡的,他们因此不卖咖啡有点矫情。
周一到公司,忙了一个早上没有来得及喝水。中午时分,去厨房,发现所有的冷水,咖啡,乃至热水都停止供应了。
夸张的是,洗手间的水龙头上,都有告示,告诉大家水质堪忧。。。水龙头旁边放着消毒湿纸巾。洗手间外还设立了消毒液Stand. 都没有意识到呢,原来我目前生存的是个相对无菌的环境,这水里面一点的细菌成了大的祸害,搞得大家惶惶不可终日。。。
咱们在国内都是用不能喝的水洗手洗菜洗衣服,也没怎么样啊。但是我还是开始不安了,开始调查这水除了细菌还有毒么?回答是否定的。官方都说了,这水哪怕不煮就和被细菌感染生病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
有关部门为此马不停蹄的工作着,,多次采样,连夜做各种测试分析,终于在两天后,警报解除了。
我为因此忧虑的人们长舒了一口气。
从此不大不小的事件,窥探下米国的社会机构。
1。信息传播。
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有脸书可看,恐怕这场风波过去我都未必知道。别的人都是如何获取这样的信息的呢?回答说,除了主要媒体,警察也会去家家户户的通知。
2。 应急措施。
我又想,既然不干净的水是大件事,水流在无时不刻的流在水管里,谁知道确切的时刻水可以被安全的享用了呢。回答是,不知道。
但是,政府确实有相关的措施,比如开动一些消防水拴放水,确保”脏“水早日放干(电视上也有放,哗哗哗的,没有人心疼。。。)。
事件发生后,政府开始发放矿泉水,大家领得不亦乐乎。
哦,还有,政府开设了投诉热线,让乘机抬价卖水的投机分子没有空子可钻。
无可厚非,一切是以人为本的,政府的机能也是很完善的。
3。 防范与改善。
因为不用为水担忧,美国没有象日本那样区分下水道水和饮用水,没有象可以收纳雨水得特别道路系统。
节约用水很少被别人提起。这次事件,也让我进一步看到,美国就是一个先进的能源浪费大国。
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