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


也许LVFan是一个很俗的网名,但她却一定是个传奇的女孩子,喜欢看她的游记。 【霓裳摇曳的贵州】【在喜玛拉雅的另一边】【战后伊拉克】…这些目录都可以让我很享受。然后不经意间,一篇并无内容的<突然想爱你 许茹芸>和一张模糊又清晰的照片竟然瞬时让我热泪盈眶了。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9719/201106/23401.html

上一次是09年尤勤的离去。 他留下的每一张照片都让人无比感伤。
有时候喜怒哀乐就是那么纯粹,情不自禁,不能自已,自己真的无法解释。

突然想爱你 » 许茹芸 在线试听, 许茹芸 突然想爱你 mp3下载,歌词 – @一听音乐网 http://www.1ting.com/player/c0/player_508454.html

突然想爱你
词曲/许茹芸
突然想爱你
在这昏暗的夜里
看著你专注的背影
触动了我的心
突然想爱你
在这拥挤的人群里
哼著你心爱的歌曲
吞没你占领我的心
爱到极度疯狂
爱到心都溃乏
爱到让空气中有你没你都不一样
爱到极度疯枉
爱到(你)无法想像
爱到像狂风吹落的风筝
失去了方向
突然想爱你
在这拥挤的人群里
哼著你心爱的歌曲
吞没你占领我的心
爱到极度疯狂
爱到心都溃乏
爱到让空气中有你没你都不一样
爱到极度疯枉
爱到(你)无法想像
爱到像狂风吹落的风筝
失去了方向
几乎忘了怎么去呼吸
在每次与你擦肩的瞬息
如今是你让我想起
那停摊已久停摆已久的心灵
å•Š~~å•Š
爱到极度疯狂
爱到心都溃乏
爱到让空气中有你没你都不一样
爱到极度疯枉
爱到(你)无法想像
爱到像狂风吹落的风筝
失去了方向

呀,李娜赢了,进决赛啦!!!昨天我怕我的小心脏受不了,看了一个set就睡觉去了[害羞] 。又想起当年女双拿奥运冠军的第二天,火星人都不知道咱还进决赛了。。。一早到公司两个出差来的DD兴高采烈的说要请我吃哈根达斯!好像连午饭也一起请了,把我(和他)们乐的![嘻嘻] !这次更给力呀!

网上总算找到一篇有实质的报道,还是wxc好!转~

 

李娜忘情享受胜利

 

北 京时间1月27日消息,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进入到第十一日争夺。在刚刚结束的一场女单半决赛中,中国一姐李娜表现强势,在首盘3-6失利,第二 盘4-5落后的不利局势下上演救赛点惊天逆转,最终以3-6、7-5和6-3逆转世界排名第一的沃兹尼亚奇,历史上首次闯进大满贯决赛,为中国网球开辟了 新的篇章。

中国一姐李娜在半决赛的对手是现世界排名第一的丹麦甜心沃兹尼亚奇。本届澳网,中国金花将悉尼站的绝佳状态延续到了墨尔本,前五 场比赛一盘未失,一年前李娜在半决赛中不敌卫冕冠军小威廉姆斯,今年则将在半决赛中迎来另一位世界第一沃兹尼亚奇,后者状态同样不俗,上一轮击败了法网冠 军斯齐亚沃尼。尽管排名上不如对手,但李娜在交手纪录上占据上风,若想成为中国网球史上首位挺进大满贯决赛的球员,李娜必须在比赛中丢开一切包袱,充分发 挥自身的技术水平,放低姿态去冲击对手。

首盘比赛由沃兹尼亚奇率先发球。双方上来便陷入激战中,不过李娜的失误还是偏多,自己的发球局连续 出现一发失误,结果率先遭破发,开局便以0-2落后。然而中国一姐再次展现出稳定的心理素质,依靠强有力的接发球和犀利的对角线进攻立即反破,将局分紧咬 至2-2平。接下来,李娜尽管打得非常顽强,但在沃兹彪悍的攻势面前,中国一姐的失误还是有些偏多,第六局再遭破发后,李娜以2-4落后。之后双方互保发 球局,沃兹尼亚奇带着5-3的领先优势来到了自己的发球胜盘局,第九局丹麦甜心尽管出现双误,但还是依靠高质量的对角线强攻逼迫李娜失误,最终以6-3拿 下首盘。这一盘,李娜的制胜分以7-2领先对手,然而在非受迫性失误环节,中国一姐高达17次,而沃兹尼亚奇只有4次。

第二盘比赛,开局双 方互保发球局。第三局比赛,中国一姐打得有些急躁,在关键分的处理上接连出现失误,这也让她先后挥霍了四个局点,尽管李娜成功挽救了三个破发点,但关键时 刻中国一姐没能抵挡住对手的强势,随着一个致命的双误,李娜的发球局惨遭破发。随后沃兹尼亚奇顺利保发,从而确立了3-1的领先优势。2-4后李娜及时调 整,有效地控制住了失误,并通过积极的跑动破掉沃兹的发球局,将比分追至4-4平。然而好景不长,李娜没能延续刚才的良好状态,第九局再遭破发,这样沃兹 带着5-4的领先优势来到了自己的发球胜赛局,第十局李娜进攻出手果断,挽救一个赛点后依靠一个漂亮的正拍反斜线穿越对角线得手,破发成功将局分追至 5-5平。随后的比赛,李娜再接再厉,第十二局在几度落后的不利局势下将比分追平,最终破发成功以7-5扳回一城。

决胜盘,前四局双方分别 完成一次破发后战成2-2平。第五局李娜的状态有所好转,在40-15手握两个局点的情况下轻松保发,第六局李娜尽管挥霍了一个破发点,但兹娃关键时刻挑 战鹰眼失败,这也让她的信心受到影响,紧接着丹麦甜心反拍直线下网,李娜破发成功以4-2拉开比分。第七局李娜再次上演了一出“失误表演”,先是连续五个 一发失误,最后由于侧身正拍反斜线下网交出了这一局,沃兹将局分逼近至3-4。不过第八局中国一姐没能让沃兹的保发梦成功,李娜依靠积极的跑动和凶狠的底 线抽杀占据主动,尽管浪费破发点,但中国金花还是把握住完成破发。带着5-3的领先优势,李娜来到了自己的发球胜赛局,第九局李娜开局以30-0领先,尽 管沃兹连追两分,但30平后李娜下手果断,连续对角线进攻逼迫对手失误,成功保发以6-3结束了整场比赛,职业生涯首次打进大满贯决赛,创造了中国网球的 历史

以下为本场比赛技术统计:

 

 

哈哈老师写了篇关于厨具hi-fi,low-fi的文章,我也有感而发,附和一篇,顺便记录生活点滴。

日月变迁日新月异,自己的确变了好多。

尤其是近几年购物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慢慢也开始追求品质了,最求能否钟爱一生了。这不但受了周围种草份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由自己life style 到处流浪所迫(求精),加上自己急功近利(挑东西买东西不光散财还是个劳命的活)的一贯作风使然。

姑且不展开,就说感恩节后去了outlet。目的主要是为了准备圣诞节(实际给自己买的最多。。。。。)。也终于可以把LC锅的草拔了。

哇哈哈并不知道此预谋,直到把他领到五颜六色的店里,他才知道,我指着24寸的过问店员价钱,才知这里果然便宜好多,大喜!哇哈哈在一边本以为他要瞠目结舌,谁知他却恍然大悟,说,呀,我妈妈也有这个锅,用了forever了炖什么都用它。这下,我心里更有底了,开开心心把锅买下。

可以用一辈子的就是我现在追求的标签。

之后陆续又逛了几个厨具店,该死的炒菜锅一年中换了好几个,打算再换一个。锅还没买成,先买了把刀!同为三俗之一的双人刀。 一两百刀甚至更贵的一把刀(!)想来真是离谱。起码几年前,哇哈哈在日本买了一把后我一直嘲笑他,直到有一天我也抄起了刀,才终于体会了用它切各种食材的美妙感觉, 古奶奶的比喻很到位,那一刻真觉得以前用的那是刀?都是锯子!

从此锯子是用不得了,日本刀几年后终于也要更新换代。双人刀久负盛名,非他不可也。

刀买下心情不错,继续逛,还是厨具店。

接下来的店,居然大门口在promoting整套的双人刀。价钱更合理了。。。我看着爱不释手,,,可,,手里这把单刀如何是好?去退了吗?

哇哈哈灵机一动说不如我们买下这套自己留着,单刀送给哥哥。我听正中下怀,欢天喜地的把刀捧回家了。

当天的购物的其他细节暂且不表,总之非常的圆满。

接下来的几天,哇哈哈同学又在纠结。原来他是想把单刀也留下,人呀,喜爱之情总难免想用拥有的形式来表现。经过一番劝住,哇哈哈同学终于打算割爱,把刀送出去。谁想又陷入了下一个迷惘。是送给哥哥还是送给妈咪,对谁更有价值呢?两个都没有享受过宝刀的人,一定会都粉感动。妈咪天天做饭,利用价值高,理应更有价值。可是妈咪用普通刀都这么久了,忽然用好刀会不会觉得好失落,怎么早没发现这个好东东。。。三叹四叹还是打算送给哥哥了。

纠结未解,却在圣诞前夜那天有了完美的了结。

哇哈哈偷偷给妈咪看了给哥哥的礼物,说这刀 肯定很不错呢,妈咪说是呀,我都用了1辈子了!(@!#%!%ï¿¥……)随即从厨房拎了几把刀过来,说看,刀面上的双人标记已经被磨得依稀可见,刀还好好的,还在用哦!

那天,收获满载的礼物甚至比不上解开此心结来的喜悦,回家的路上,我半开玩笑的说,等我老来,我儿子带着女友来炫耀某刀某锅好用的时候,我也不愁没有东西可以秀了。

☆紧急爆料☆

在好事者把我遗忘前赶快爆料,快来看我家两个娃都长大了。。。。。。 EmbarrassedWinkAngelDisappointedHot

 

■そこが知りたい家電の新技術■
シャープ 冷蔵庫「愛情ホット庫搭載 冷蔵庫 SJ-HVシリーズ」
~温かい料理も“保存”する冷蔵庫
http://pc.watch.impress.co.jp/docs/2006/
0724/kaden005.htm

PC Watchを別の目的で読んでいたら、記事があってびっくりしてしまいました。
以上、ご参考まで。

没有看过潜伏,就是觉得这些总结很受用。

 

来源:YOKA社区
  《潜伏》并不是间谍片,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而现今的职场,比余则成面临的环境更糟糕,我们都是在狂涛骇浪里潜伏的小人物。所以,研究专家“余则成”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吧。
1、办公室里只有两种人,主角和龙套。

  在《潜伏》里,每个角色都有个性。只龙套非但没性格而且还专业送死。

  职场上也一样,想要过的轻松,不想往上爬,那就只能做一辈子的龙套。

  作龙套的坏处就是:送死你先去,功劳全没有,裁员先考虑。

  现在的职场绝不是养懒人的地方,你要比别人生存的好,就唯有当主角,让别人去做龙套。

  你不能踩着别人肩膀,就只能做他人垫背。

  2、每个人都要有大志,就算要毁灭世界也可以。

  胸怀大志是做主角的首要条件。

  譬如余则成的信仰,站长的贪钱,马奎和陆桥山要当副站长,李涯为了党国事业,这些都是大志,而有理想存在才能为此奋斗。

  在职场上,你若没有一个奋斗目标,就不可能进取的往上爬,到最后只能沦为龙套,成为别人的牺牲品。所以不管毁灭世界,还是成为第一首富,你都必须心存志向,以此为目标。
3、别被理想忽悠,理想是需要的,但不是别人的理想,而是你自己的。
  当提起大志时,有人会想到企业目标,想到企业文化,想到老板慷慨激昂的演说。忘了那些吧,老板的理想只是老板的,而职场上,你是独立的。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被轻易忽悠。

  《潜伏》里,不管站长还是戴笠,甚至是余则成自己都会提到党国的事业。而实际上,他们心里都清楚的很,一切都该以自己为先,自己的大志才是可奋斗的目标。不管别人有什么理想,要牢牢记住自己的大志,这才是立命之根本

4、如果真的没大志,那就为钱奋斗。

  《潜伏》里,站长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解甲归田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钱,谁要当这个官呢。所以赚钱是人最主要的追求。职场上很危险的局面,就是老板用理想笼络人,想让人不拿钱白干活。

  但真的肯不要钱干活,那你就是没价值的,既然没价值,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金钱是唯一衡量你价值的东西。你真的一无所求的话,那就为赚钱而奋斗。
5、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

  《潜伏》里似乎每个人都聪明,其实翠平也很聪明,可为什么她就状况不断,最后还暴露身份。就因为她不够小心。职场与此一样,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不聪明的人,最多笨拙一些,事情做的差一些。而在职场上,这不是很大的罪过。但不小心就随时会触犯到别人的利益,犯下得罪人这个职场大忌。到那时,穿小鞋都不晓得是为什么穿的。管牢嘴,能风花雪月的时候就少议论同事,能说人好话时就别说坏话。这就是余则成的生存之道。

6、你说的每句话,老板都会知道。所以要好好想想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别奢望你私下说的话老板就听不到。老板能知道一切,这是真理。就像余则成给左蓝写信,自以为夹在书里没人知道,而实际上,他落下的每个文字,每句话都有人注意。

  在职场上完全相同,只要你不是一个人自言自语,就得担心谈话对象会把话传出去。而经验告诉我们,每一句对公司的议论,最后都会传到老板耳朵里。所以你跟任何人说话时,都要好好想想,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不该说的绝对不能说,可说可不说的也闭嘴。  
7、偶尔对老板交心是必要的,但要有的放矢。

  余则成和站长关系亦师亦友,可谓是站长的铁杆亲信,两人之间时不时有促膝长谈。记住,促膝长谈是种手段,而不是真的让你什么都说。偶尔的交心,说些无关紧要的私己话,能让老板觉着你贴心。

  而事实上,从没一个上司会对你真的交心。切忌一热泪盈眶,就把心窝子都交出去。被出卖的,永远是交心的那个。

8、不管什么时候,装傻总是最不易犯错。

  在《潜伏》里,余则成看起来傻傻的。当别人问起一些紧要问题时,都会装傻,罔顾左右而言它。这实在是很高明的生存术。

  金庸也曾经说过,他年迈耳背后,该听见的话就能听见,不该听见的话就听不见。当有人要你当面表态站队,要你选择事情的方向,不管你怎么选都是错的。那么装傻就是最好的选择,这是没选择时最不易犯错的方法。

  别担心装傻的样子很拙劣,即使每个人都看出你在装傻,可他们依旧拿你没办法。真正倒霉的是那些明确表态的人,有这些龙套牺牲,怎么也轮不到你。 
9、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

  在刚开始时,余则成向左蓝隐瞒自己是军统特务,向吕宗芳隐瞒左蓝是激进分子。余则成觉得自己能掌控大局,可实际上,他才是对方棋盘上的棋子。左蓝和吕宗芳早就决定把他发展成共产党了。

  在职场上,总把自己当最聪明的人,一定是做龙套的命。

  真正聪明的高手,是大智若愚,该精明时精明,不该精明时装傻。

ピクチャ 5.png (670.8 KB)

2009-5-11 13:17

10、一定要有靠山,但比靠山还可靠的,是让自己有价值。

  余则成向来是有靠山的人,一开始的吕宗芳,后来的站长,甚至是戴笠。正是这些靠山的存在,才让余则成多次转危为安,不引人怀疑。但比靠山更重要的,是余则成本身的价值。如果没有军统背景,吕宗芳绝不会拉拢他。如果没有立下大功,戴笠也不会青睐相加。如果他不能帮站长弄钱,也不可能获得庇护。

  所以在职场中,和上司们搞好关系是一门必须的功课,为自己找好靠山很重要。而比此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有足够的价值,以致于每个上司都必须拉拢你。
11、你是上司的人,上司却不一定是你的人。

  当一个上司对你说,你是他的人时,心里一定要清楚,上司并不是你的人。你是他的,他是他自己的。在潜伏里,马奎曾经是毛人凤的侍卫,按说有此大靠山该有恃无恐才对。但马奎一出事情,毛人凤立刻就躲了。当你的事情与上司的利益有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出卖你。

  无论何时都要记住,你是你自己的,只有你才能对自己负责。别相信上司故作亲近的话,那随时都会是陷阱。

12、上司说他对你很放心,事实可能正好相反。

  站长经常对余则成说,我对你很放心。可事实上,站长对余则成的试探调查从没停过。如果上司真的对你放心,他根本不用经常提及。

  真正的信任,是通过行动表现的。当上司愿意把害人的事情,把职场斗争的事情和你一起做,那才是信任的表现。而上司口头说对你放心,则反而要当心了,很可能你做了什么,让上司产生你不忠的怀疑。
13、站在上司立场上想问题,站在自己立场上办事情。

  当上司相信你,让你做一些事情时,心里必须要有本帐,别傻兮兮的什么都做。你要站在上司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了解上司为什么要做,能达到什么目的。然后再以自己的立场抉择,有些做,有些推脱。

  就算是象余则成这样看似对站长忠心耿耿的人,也不是什么都会做的。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去做,不符合利益的想法推搪。用做了的事情取悦上司,而不做的事情则让上司知道,你已经完全尽力了。

14、上司突然垮台,不要惊慌,独自完成任务,然后借此找到新靠山。

  《潜伏》里,余则成和吕宗芳被派去南京刺杀叛徒。而吕宗芳突然牺牲,余则成并没有慌张,反而独立完成任务,成为军统大功臣,完成了事业转折。

  在职场里,经常发生上司突然垮台的事情。如果你不幸遇见,千万别惊慌,独自完成手上的工作,而且要做的漂亮精彩。而这就是你将来安身立命的资本,你可以借此找到新的靠山。

  还是那句话,必须要让自己有价值,这比有人罩着你还重要。
15、做事做的好,干活干到老。

  余则成并非总是聪明的,他与党组织相比就是弱者。余则成不懂得“做事做的好,干活干到老”这个道理,所以他从一开始做潜伏工作,一直到大陆解放后还必须做下去。甚至与翠平生离死别,没有得到个人最佳结局。

  “做事做的好,干活干到老”和“让自己有价值”这两句话间并没有矛盾。

  价值是体现在关键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才要突然爆发的。而无关痛痒时,尤其是做些没功劳只有苦劳的活,别做太好。

  永远干得好,就会一直干下去。若让人觉得,你只有做庸碌工作的才能,就算干到累死,你也没有爬上去的那一天。

16、一定要有缺点。

  在职场,一定要有缺点。即使象余则成这样,也并非完美,他会故意暴露一些缺点给人看,譬如感情,譬如贪财等。

  一个完美而毫无缺点的人,为遭人嫉恨,会被人敬而远之。如果连上司都对你敬而远之,那职场之路就危险了。所以聪明人会故意暴露些缺点,尤其是无关痛痒的缺点,让上司以为他能拿捏住你,那才是最安全的境地。

  但缺点绝不可致命,却不能是你真正的短处,只可以是风花雪月时谈起的余兴节目,和人套近乎有余,想以此要挟则没门。
17、高你半级的人,往往是最危险的,同级的是天然敌人。

  如果已经有一官半职,那对这句一定感同身受。象余则成那样,比他高半级的马奎、陆桥山甚至李涯都十分危险,处处拿他当假想敌。因为高你半级的人会有危机感,怕你随时都可能与他们平起平坐,所以有机会他们就会打击你。而不管高半级还是一级,都是上司,他们给你穿小鞋就危险万分了。

  而同级的人是必然的敌人,只要你们的上司不是傻瓜,就一定会挑拨手下争斗。这是中国五千年来的帝王术,是国粹。

18、十句里要有九句真话,这样说一句假话才有人信。

  这是《潜伏》里很明显的情景。余则成说话并不总是假的,反倒有九句是真话。正是这样,他才能得到站长的信任,以致于连去台湾都要带着他。

  职场中,九真一假也是最佳法则。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是得不到上司信任的,只有忠心耿耿,几乎不说谎的人,才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骗到所有人。

  你要当老实人,老实人才能取信于人,没有别人的信任就没有关键时的谎言。说谎只需要在最最关键的时刻,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过。
 19、把每个慌话都当成性命攸关,这样说谎就不会内疚。

  职场上很关键的难关,就是怎么过自己心理关口。有些人天生不会说谎,一说谎就内疚。

  这时候,就需要想起你的大志了。当一个人有志向,有理想,有信仰的时候,他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余则成为了完成任务说过谎,杀过人,也做过很多坏事。这完全因为他有信仰在支撑,所以并不会内疚。而你也要记住,每个谎言都可能是性命攸关,如果过不了自己的心,就可能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

  如果这么想了,你还会内疚么?

20、每个人都站在恶的那一面,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善。

  最后讲一句关于理想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有利于自己理想的则是善,不利于别人理想的则是恶。因人们各有各的立场,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在别人眼里,你必然站在恶的那面。你永远都是自己的善,别人的恶。

  但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大善,怎么样才是大恶呢?为实现理想说一句谎,这是恶,但不是大恶。

  而如果你的理想是毁灭世界,那才是大恶。譬如你以事业红火,同事幸福为理想,那么就算为这个理想做了坏事,也不过小恶。行大善而为小恶,历来被圣人们不齿。

  可圣人自己ä
¹Ÿè¿™ä¹ˆåšã€‚如此的圣人可以从孔子、孟子、王阳明一直排到更近更近。儒教里有知行合一的法门,就是要你明白,只要理想大善,便可无所不为。

  然而,你必须真的确信自己的志向是善的。就像余则成一样善。

[ 本帖最后由 柠檬香 于 2009-5-11 13:49 编辑 ]

以小见大,以情省人——谈《朗读者》的电影改编

Kristin 发布于:2009-02-09 02:19
 

我是一个较为感性的人,即使画面或文字中较为简单的情感表达也很容易感动落泪并深陷其中,当然《朗读者》这部电影中的情感表达已经属于极致生动的类型,这也使得我在看过的一段时间内仍沉溺在汉娜与麦克的情感世界中,并乐此不疲与有共鸣的朋友们进行讨论,对电影内容的看法有分歧这算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这部电影与以往我们讨论的电影又有所不同,因为它有小说在先,而且还是一本影响深远并有着严肃主题的小说,基于这种背景,有朋友给我留言时说对影片没能正确理解,我是毫无底气反抗的。趁着周末的空闲,我将这本小说仔细阅读了一遍,就如评论所言这是一本花一夜时间看完的书,而我也花了一天的时间来思考,下面我想说的是我对电影与小说之间的比较和思考,当然也是个人意见而已。在发表评论之前,有几点还是想向大家说明:
一、本人虽然不是专业从事电影制作的,但对电影制作的各个工种环节以及具体的执行都有一定的了解,虽然没有自己改编过剧本,但是对于剧本创作的基础以及曾经改变的案例也是有一定接触的。小说的主要表现方式是文字,它的特点是任何能想到的皆能表达,并且没有具象物体,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同样的文字也许100个人脑海中就有100种不同的画面。而电影的主要表现方式是镜头语言,它的特点是表达内容较为直观,但是既有时间的局限,同时有些虚化的心理活动很难明确表现。
二、本人在是先看了电影之后再看的书,电影共看了4遍而书只看了1遍,难免会有电影内容先入为主的情形出现。不过接下来的探讨也主要是围绕电影的制作展开。
 
有机会浏览到这篇评论的人,我想应该是看过电影版《朗读者》的居多,因此在开篇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朗读者》这本小说,这本小说曾是第一部登上美国畅销排行榜榜首的德文小说,在出版时曾引起很大反响,并在25个国家发行。全书以男主角麦克(书中叫米夏)的视角进行讲述,共三章,跟电影中的三个阶段完全吻合,电影展现的较弱的部分是在审判汉娜时,麦克对战争的阐述和思考,其他方面基本上一致,只是在桥段、对白方面做出一定的删减和调整,具体有哪些在后面会为大家做出分析。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经历过二战的人,特别是生活在二战纳粹阴影下的德国人与未经历过的旁观者看到的这本书后的感受应该会有很大差别。
 
先从故事开始说起吧!其实个人认为《朗读者》的电影是非常遵从原著的,甚至有点过于忠实于原著。从麦克与汉娜相遇,在一起,甚至相处细节跟书中所展现的几乎没有区别,甚至连汉娜郊游时穿的裙子也是遵照原著设计的。不过基于电视镜头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导演将一些细枝末节进行了合并,这里主要是表现汉娜对马克的影响,这也直接决定着麦克在后面对汉娜所产生的感情依赖:
 
1、 汉娜帮助麦克建立自信。
小说中汉娜帮助麦克建立自信有两方面,一方面在性上带领麦克萌芽,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成长,面对同龄人他似乎多了几分优越感,这应该是他“情感”方面的自信。其次,在学习上,汉娜不允许麦克逃课并督促他赶上了因为生病纳下的学业,这应该是让他建立起在“事业”方面自信。
在这一点上,电影中也有所表现,不过比较少。在浴缸里,汉娜问麦克是否很擅长朗读,麦克说从来没有人这么夸过他,显然从汉娜身上他找到了男人的自信,这种自信也成为了他们在一起的基础,成为了日后麦克割舍不下朗读的其中一个原因。至于感情上的自信,影片没有刻意表现,只是通过课堂上迈克对苏菲的直视(因为小说中有提到他们同龄人一般看到女孩都是躲避,不敢正视)后来苏菲对麦克的情有独钟,导演也有想体现麦克在感情的成长的想法,只是要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麦克与汉娜的爱
小说中麦克对汉娜具体爱有多深可以通过人物心态的描写来呈现,如“我感觉自己真的爱上汉娜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她”之类的话语,当然为她卖掉了心爱的邮票,提早离开同学的们聚会,以及电车那一幕与电影表现的差别不大。
而电影在上述环节基础上添加了一个设计,个人认为比较巧妙。影片通过电车相遇后争吵的一幕表明彼此在乎,他们之间的爱情由性欲转化成为爱情,而就在那天麦克开始朗读《奥德赛》了,奥德赛这个人物本身代表着扑朔迷离,每个人的解读方式和认知程度都不一样,导演选择在这时朗读者本书,应该是在暗示这段感情正式开始了,不过要揣摩起来并不容易,中间隐藏着很多东西需要去思考的。
 
3、麦克与汉娜之间的感情的公开性。
小说在这点上作了细致的描写,麦克从来不愿意对同学提起汉娜这个人的存在,虽然他的内心非常有负罪感。同时,他们也有公开的时候,但只是到临城的戏院去看戏时,他们才能装得如同情侣一般,麦克坦言,如果在家附近,它是不敢这样的,并且在郊游的时候他们登记住宿都是以母子的名义,去电车上找他的时候刻意选择了无人的清晨。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麦克深爱着汉娜,但是对于世俗的眼光他还是顾及的。
电影省去了他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如何提及汉娜的,以及在郊游时他们如何登记。唯一一次他们之间的公共场所的行为,是在露天餐馆吃完饭后,那位老板娘把汉娜说成是他的母亲,麦克立刻送上亲吻来纠正这个事实。显然,影片中展现这段感情的时候,导演弱化了麦克介意周围人眼光的环节,至于原因在最后总结的时候会提到。
 
4、 汉娜不识字的细节。
小说中展现这一情况的描写有几处。首先,汉娜反问麦克名字的时候,麦克心想之前他经常把书本放在她面前,她应该看到过,为何不知道呢?其次,麦克因为对两人之间的相处有些想法给她写过信,但她不予理会。这两点是电影中没有展示的。其他的基本一致,如外出郊游时,路线图和菜单汉娜都不愿意看。另外,汉娜因为麦克留字条去买早餐而生气痛哭以及他到他父亲书房的情形,电影进行了改编。
个人认为,上面提到的那两个改编桥段,实际上想体现的是汉娜对“文盲”的恐惧和对知识的向往,而失声痛哭也是她对麦克的依赖。这点影片中将他通过一个场景来表现,那就是汉娜被唱诗班的歌声所吸引,并闻声痛哭的情形,当然这种体现可能还不够直观。
说到不识字,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汉娜的离开,由于公司的人事调动汉娜决定离开,小说中是改做当司机,而电影中变成了文员。这样改,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较为直接的体现汉娜是因为不识字而走的。另外,通过别人赞赏他的报告写得很好,可以看出汉娜通过了其他方式去伪造“自己写的报告”,这也为她日后为何在法庭上不愿承认自己是文盲埋下了伏笔,她是死要面子的,文盲对于她来说太可耻了。
 
通说上述总结,个人认为影片表现的第一阶段较为完整,在有限时间和镜头尽量通过删减和改编体现了原著的内容,唯一删除的要点是麦克有些许的介意公开与汉娜之间的感情,应该是电影处于整体考虑隐去了这个环节,这也就是为什么汉娜离开前去远远的望着麦克的那一幕,应该是读者们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幕从影片中删去的原因,因为麦克的反应应该不会是无动于衷。
在接下来两个阶段,小说与电影表现内容一致但细微调整的环节无非也是以上我所叙述的方式,后面就不详细解说了。
 
第二部分,讲到汉娜的审判。这一部分是电影与小说差别最大的部分,同时也就是为何看过小说的人与看过电影理解不一样的关键所在。小说中的汉娜还是影片中展现的汉娜,没有什么区别,说话愚钝,不经大脑,因为不愿承认自己的文盲的事实而最终认罪。我说说小说中被删减的内容,首先是对那位证人Mather小姐说写的书中内容的阐述,他们当年到底遭遇了什么?集中营的生活实在可怕,这个内容应该会让很多读者震撼。其次,麦克去集中营的时候,一位疑似看守的亲历者的自我独白,大致意思是他们那种情况下根本没有机会去思考是否应该有同情心,他们已经麻木,那就是他们工作而已,我想这番话也是对汉娜行为的解释。还有就是麦克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当然这种思考是矛盾的、不解的,是他们那一代人脑子里都在想的。还有法庭上法院和审判员的盛气凌人,这代表的应该就是德国的下一代他们对纳粹的态度,毫无情面的抨击、职责和惩罚。正是我以上所说的小说内容,影响着这个故事的定性,究竟是一个反思题材还是一个爱情题材呢?
 
第三部分,电影与小说的差别依然不大,两种形式都让我泪流不止。甚至个人认为麦克拿起录音机为汉娜朗读的过程表现,电影比小说更为精彩、更富感染力。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接下来我想谈论的是人物塑造,在这个方面电影应该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首先说说男主角麦克,在影片中的麦克当汉娜离去后显得阴郁,不愿意与人敞开心扉,显然这么多年都无法摆脱这段感情带给他的伤害,不愿意回家,与妻子有一段短暂的婚姻,与自己的女儿也很少沟通。而小说中的麦克在学习法律专业时显得意气风发,是50年代出生的德国青年的代表,他们那一代人痛恨二战带给他们的伤害,用最尖锐的言辞去抨击纳粹,与参与过二战的父母在思想上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他们自我,对战争的认识太忠实于历史的结论,而不去考虑战争中人们的具体处境,他们变得可怕,让人望而生畏。影片中的麦克身上很明显没有这种气质,这种气质仅仅只通过了麦克那位尖锐的辩友来展现。这种塑造让麦克避开了那一代青年尖恶的嘴脸,而更单纯的成为一个受害者,不过这种伤害应该是时代造成的,而不单是那个女人。
至于汉娜这个角色,看过小说后,必须再为凯特·温斯莱特鼓一下掌,史蒂芬·戴德利选择她绝对是独具慧眼,无论外型、动作、体态都与小说中描写的极为相似。在汉娜这个人物的塑造上,电影基本忠实于原著,最大的不一样是在与麦克相处的过程中汉娜喜欢肆无忌惮得哈哈大笑。
 
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是做了铺垫,为的就是引出接下来个人对基于小说改编的电影的总结。
影片将重点放在了汉娜和麦克的感情上,而弱化了作为小说灵魂的战争部分的描写。这样做引用小说中的一句话“我爱汉娜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代人的命运,是德国人的命运”。(小说原文)影片通过一男一女人物命运的描写,来影射经历过战争的德国人和在战争后出生德国人它们生活经历。为使影片对人物个性展现更加鲜明,全片基调反差不至于太大,导演也直接改变的麦克这个人物的个性,甚至直接删减了他对那段爱情的杂念。同时导演在处理这段感情的时候,采用了隐讳的表述,给予观众更多的遐想空间。而非小说直接表明麦克想去探监就是不明白汉娜的为何如此抉择?
“和汉娜谈?我该和她说什么呢?说我识破了她的生活谎言?说她正在为这个愚蠢的谎言而牺牲她的整个一生?说为了这个谎言而牺牲不值得?说她应该争取尽量减少蹲监狱的年限,以便在出狱之后能开始更多的生活?到底该说什么呢?说到什么程度?她应该怎样重新开始她的生活呢?我不为她展示一个生活远景就能让她抛弃她的生活谎言吗?”(小说原文)
其实在小说中,麦克对汉娜的感情是矛盾的、是参杂了太多外界情感和个人经历的。而我更愿意将电影中的情感理解得纯粹(具体的理解我在《爱情的解读,生命的朗读》http://www.mtime.com/my/kristin/blog/1660864/中已经谈到了),只是战争插曲让两人被分开,让这段感情变得动摇,但是麦克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定。审判结束后,麦克离婚回家与母亲的那番对话可以看出,他们所指的回家实际上就是重拾曾经的那段记忆,麦克爱得如此之深却有如此之沉重,以至于父亲的死他都没有回来,这当中除了她对汉娜的爱也有她对汉娜战犯身份的介怀。而离婚同时回家,也是迈克在思量10年后的选择,他用了10年时间去思考到底如果来处理这段感情,而他的选择是面对。当然类似的,在小说开篇也有提到,麦克总是梦见汉娜的房子在陌生的地方,但是房子却如此熟悉,应该是在暗示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汉娜的家才是他的归属,以至于结尾处麦克看到汉娜死后的容颜,竟是老夫老妻的感觉。唯一遗憾的是,小说中提到麦克在去美国的途中,隐约觉得他和汉娜在一起的情形,如果在影片中有所展示可能会更加煽情,不过也可能会落俗套。幸运的是,我终于对麦克见到Mather小姐的那一幕有所理解,Mather小姐就是犹太人的代表,作为战争的受害者他们不愿意去原谅参与过战争,甚至与之有关联的德国人,哪怕是他们已经遭遇过最为严厉的惩罚,同时也有着难言之隐。这就是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
 
总的说来,我认为导演选择了合适的切入点,如果不是因为小说太过于畅销,影响太深,这将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另外战争的过程没有表达,可能是因为展现后会打乱整体基调、可能是因为导演不擅长表现这类型的场景,可能是因为资金原因。这方面没有必要作出深究,但是“极致的情感,战争的萦绕”这些因素已经足够动人,很庆幸史蒂芬·戴德利没有犯鲁尔曼同样的错误,也许他心里太清楚面面俱到,而面面都不到的道理了。
如果让我来为这部影片的改编评分,我会给九十分,毕竟电影和小说的展现方式差别很大。
 
   
我是made from rice的,不爱吃面。
日本改造了我,比原来不挑多了。
吃饭吃腻了(最近干吗都容易bored,咋办阿)换了以前就没东西吃了。
翻出来一包冬阴功汤料,打算下面吃。
按照指示先放汤料,然后,黄花菜,冬菇。最后放了面条。
可是实在没啥味道。
于是我又放了老干妈和香醋。
尝了味道,想起去年年底的那顿饺子,嗯,是的,我吃过世界上最难吃的饺子,还吃过世界上最难吃的面。
还是都吃完了,作为惩罚。
 
不用看完,我都可以断定我脑残了。
 
 

“每次演出,乐手也同样承受痛苦。你看到,主唱嘶声唱出每一个字,原本英俊的脸夸张的扭曲着,每每这时,总是叫人看也不敢看。”
这句效果真好!忍不住做下语法分析——这两句单从语法上说,其实可以合并成一句。第一个句号后的一句委实是修饰痛苦的从句,而且从句里还套从句。
结构分析如下——
(主句) 主语:你 谓语:看到 宾语:痛苦 修饰宾语的定语:乐手承受着的
(从句) 主语:你 谓语:看也不敢看 时间状语:每每这时 宾语:夸张扭曲着的原本英俊的脸 修饰宾语的状语:主唱嘶声唱出每一个字

倘若两句合并逻辑就更清晰,一般的编辑和无发散思维的读者肯定都喜欢。虽然字数多了……唉!经济危机中,要多多节省版面少付稿费。我这长句绝对也会被枪毙。

每次演出时,你都会无比恐惧地双手遮眼,从手指缝儿里偷偷地看到——主唱因为从歌曲中感受到的痛苦,极不自然地嘶声挤出每一个歌词,把他原本英俊的脸扭曲得像恶鬼一样。

话说,这么经典的一句和这么豪华的语法分析。应该编进语文课本,全国小学生都该学一下。:P

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