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009


by 柏林不要爱
 
 
昨天去了MAUERPARK的那个跳蚤市场,逛跳市是我的最爱。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从巴洛克式的金色穿衣镜,到50年代的胡桃木写字台,从勒科布西耶的躺椅到雅克布森的天鹅椅,到从各色的银质餐具到造型独特的酒杯。你想得到的东西都能在那里找到,而且时刻会有惊喜。
  昨天去淘到了5个一套的陶制小丑人物。做得非常精美,很有意思。我喜欢让自己的书架充满了一些小巧的摆设。还有3个梅花鹿的带角的头骨,带着一些腐蚀的华丽。我准备等以后有了自己的家,就钉在墙上,可以挂我喜欢的项链和围巾。这种强烈的对比,一直是我最爱的。
  喜欢MAUERPARK这里的跳市,是不容错过的。
  看到有人问二手店,自己推荐柏林的,在HACKESCHE MARKT,位置在靠近ROSENTHALER STRASSE的那条街,非常有名的,店名。。我忘了,虽然很经常去,它家隔壁就是LOMO的专卖店,很打眼。它家主要是以卖衣服为主,也有很多从伦敦运过来其实是新的,断码的东西,还不错。
  
  另一家,在SANIGNYPLATZ,下了S-BAHN车站出来就是,它主要是卖一些饰品,家具,都是很老的东西,店主是一个老爷爷,他的东西很杂,什么都有。也还是不错的。
  
  其实个人更喜欢去跳市,因为跳市便宜,东西多,更容易淘到精品。比如我昨天看到有3个年轻人就淘到了伊姆斯夫妇设计的椅子,把我给嫉妒坏了。柏林墙公园的跳市应该是水平最高的一个,市场非常大,逛上一天都不够。中间也有一些BAR 或者BEACH CLUB,累了也可以在那里休息。吃的东西也是非常多。但是夏天到了,要注意防晒,我昨天就晒得头昏眼花的。
  
  巴黎的话,二手店更多,但是很多都是一些名牌的二手店,你可以淘到40年前的CHANEL 2,55.或者2战后的LV旅行箱,当这个价格也还是很昂贵的。具体地址,我也没有,只是跟朋友去看过一些,但是我不好这些东西。
  
  家具的话,我是非常想去巴黎淘的,巴黎不像柏林是固定每一个周日的跳市,他们是每一个月固定的一天是扔旧家具的日子,这个日子可以在网站上查到。在这里你就可以捡到很多好的设计作品。尤其是凡尔赛地区,那里的人比较富裕,圣诞前去捡家具,真的会让人走不动的,我是狂爱复古家具的人,曾经想要男朋友开车带我去巴黎捡家具,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的奔驰不是垃圾车。弄得我非常遗憾。
  
  这些是我目前所知道的,其他的人也许还有更详细的INFOS,希望大家一起共享。

———-
昨天去代官山也看到很多中古店。还没有找到感觉。
 
 
还有。很奇怪,我特别不喜欢代官山:O
 
前一阵子在msn挂了罗汉果真好吃的标语。
上周和几个mm吃饭说起嗓子哑的事情,有讨论了下这两种果子,发现好像一直把两样的东西搞反了。
为了确认,又上网查了一遍。这次万无一失了。– 请原谅我的无趣!因为在消灭最后一个罗汉果前,我要确认一下我没有叫错。
另外,我之前想说的是胖大海真好吃!
 
胖大海!
 
  1. 1.如果你是一種水果,會是
æ©™
椰子
李
桃
    1. 2.如果你是一種顏色,會是
    綠色
    紅色
    藍色
    黃色
    1. 3.如果你是一種哺乳動物,會是
    貓
    獅子
    大象
    狐狸
    1. 4.如果你是一種飲料,會是
    牛奶
    香檳
    葡萄酒
    威士忌
    1. 5.如果你是樂器,會是
    鋼琴
    吉他
    笛子
    喇叭
    1. 6.如果你是一塊石頭,會是
    藍寶石
    珍珠
    鑽石
    祖母綠
    1. 7.如果你是花,會是
    鬱金香
    玫塊
    麗春花(虞美人)
    小白花
    1. 8.如果你是隻鳥,會是
    老鷹
    貓頭鷹
    æµ·é·—
    蜂鳥
    1. 9.如果你是點品,會是
    蘋果派
    白蘭地燒香蕉
    水果沙律
    巧克力慕思
    1. 10.如果你是一種元素,會是
    土
    æ°´
    火
    空氣
    1. 11.如果你是傳奇故事的主角,會是
    希臘神話中的帶翼獅身女怪
    美人魚
    獨角獸
    吸血鬼
    1. 12.如果你是一張卡片,會是
    身分證
    撲克牌
    地圖
    信用卡
    1. 13.如果你是布料,會是
    絨布
    çµ²
    麻布
    棉布
    1. 14.如果你是犯案的武器,會是
    匕首
    毒藥
    劍
    手槍
    1. 15.如果你是節日,會是
    情人節
    聖誕節
    國慶日
    æ–°å¹´
  • Ling Hua As same as Jenny’s again :)

    想像力豐富的你,個性獨立,不大在乎別人對你的觀點。特別厭惡陳舊的觀念,及外來的束縛。不斷冒險、接受未知的挑戰,有助於你的成長。物質生活對你來說,不算頂重要,你注重的是精神及藝術生活的充實。愛情方面,對婚姻抱特懷疑態度的你,深怕因此失去自由。進入熱戀階段後你嚮往的是溫柔而有默契的伴侶,更布望他時常為帶來意多的驚喜。
     
    貌似结论和现状完全吻合。
    8年前的Birthday Eve*Wink来到日本, 所以生日其实也是我开始日本生活的纪念日。
    回想8年前对这个国度知之甚少,好恶感几乎为零。
    突然离开国内的众多好友(粉丝Wink)离愁别恨都来不及消化只好都强行忽略乐,偶尔坏情绪上来,就归罪无辜的这里。
    在无比新鲜陌生又充满不习惯不认同的每一天里,我有多很单纯的想法,其中之一就是:我不想和他们交朋友!
    他们泛指在日本的人,特指日本人。
    不交朋友就没有牵挂。没有牵挂就可以随时离开,象这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
     
    从第一个日本老板给了我人生最大的两个惊喜(至今仍是),到UT的同事们给我的第三个,更多个,曾经的冷冰被完全融化了。
    现在回想起来, 如果说第一个老板为我铺了一条路 – 一条通往未知精彩的路,那么,UT的朋友就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一扇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窗。我是一个容易有偏见也容易改观的人。托周围每一个人福,我开始enjoy在这里的每一天,be myself 而不是刻意的不交朋友。有了好多朋友,好多好朋友。分享各自的经历的同时,我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着周围的一切。
     
    离开UT快三年了,之后也有人陆续离开,我们缺乏了physical维系,可是我们丝毫没有生疏或远离。不定期的聚会,嘻哈玩乐,一如往昔,是谁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为什么我们的友谊却日久弥坚。
      
    今天有感而发是因为晚上去参加一个老同事的送别会,又要见到大部分人乐,鸡冻。我们一堆早已离开的人,总是去给后来离开的人开送别会,哈。
    嗯,回忆是不会抹去的,但细节会淡忘,往事真美好,希望自己能时不时地回忆一下,写一写。
     
     
     
     
     
     
     
     

    在xixi多次怂恿下,我终于和她去了某salsa club.
    在简单的入门训练后,本打算在一边旁观消遣,却不想跌入舞池就不能自拔了。意外啊,哈哈哈。
    我和前来邀舞的男人们说俺不会跳,他们都说没关系。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不但自己的舞步风格各异,还有各有一套带领舞伴的本领,可以让一个初学者的我尽可能的巩固,发挥。大分量的转身转圈等平常自己很难完成的动作,让我很晕,也很尽兴。不记得和多少人跳了。只记得自己很依赖他们,第一次如此对素不相识的异性毫无戒心(去前就听说跳salsa的男人大都市gay,不过不是因为这个。),甚至对每一个人都有好感,有温柔体贴细心教学的,有故意夸张动作,热情奔放滴替我找节奏找感觉的,有长的真帅的,有衬衫雪白笔挺的,有用我最喜欢的A&F香水的。。。回到家看到被踩得伤痕累累的美丽的鞋子,才知道这个夜晚真够wild的。
    于是想起了一直都爱听得杜德伟的《救你》。只喜欢旋律和歌词,却一直都不屑这歌所映射的氛围来着,可如今也对此有了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开心,因为自己对社会的又多了一个视野 – 多了一种视线,少了一种偏见。:))

    杜德伟 救你

    那如果不是真的 无聊到不行 我 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好像大家都觉得 会从谁的身体 找到能源度过下个星期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这里的剧情
    只有那么几种
    演到想吐还不过瘾
    同性并不相斥

    异性完全相吸
    吸到脖子都是淤血也不放弃
    每双眼睛在看看看
    看到我我我快要不行
    每颗心都在猜猜猜

    谁会带来伟大爱情
    每个人都在换换换

    换了他她他还是不行
    我感觉有点晕晕晕

    别说又是一夜情
    (RAP)
    为什么你明明坐在他腿上

    但是表情却是想要纯情
    我收到你向我求救的眼神

    难度是我在自作多情
    最难拿捏的部分是我

    何时才应该离开座位
    或许是向你摊牌的时候

    但是却发现你神智不清
    每双眼睛在看看看

    看到我我我快要不行
    每颗心都在猜猜猜

    谁会带来伟大爱情
    每个人都在换换换

    换了他她他还是不行
    我感觉有点晕晕晕

    别说又是一夜情
    (RAP)
    那当他买单的时候

    我才发现你好象早已失去了踪影
    他的橘色眼睛

    或许我不该批评

    是否有一点失了流行
    就在当我莫名其妙感到有点怅然若失

    怪自己失去了先机
    整个房子瞬间彻底的无趣

    当我看见你又躺在别人怀里
    每双眼睛在看看看

    看到我我我快要不行
    每颗心都在猜猜猜

    谁会带来伟大爱情
    没个人都在换换换

    换了他她他还是不行
    我感觉有点晕晕晕

    别说又是一夜情
    看看看让我猜猜猜

    换换换有点晕晕晕
    看看看让我猜猜猜

    换换换有点晕晕晕

    (其实,最后还有用粤语叫老晒老晒,很逼真的样子真搞笑)

    八年前の今日。。。日本に来ました。
    振り向いたら、東京は常に一番長いすんでいるところでした。
    日本のことかなり自分のなか染み込んでいるようです、たとえば、日本語上手じゃなくても、日本語でしか言えない言葉もすくなくないです。
    八年あっという間でした。
    因为周五总是没有人陪我吃午饭,从数周前开始中午也去瑜伽了。
    今天也是。下班还去,一天2次,大家都象我gym该抓狂了。哈哈~~晚上又和xixi去salsa。
    真是马不停蹄。
    因为一些纠结的事闹心,还有一些莫名的暗淡(好像是照片拍来拍去也没有什么长进,开始低落),其实心情不好。
    可是忙忙活活一天,就让这些事情变得微不足道了。
    我真的变得百毒不清了。
     
    明天就是来日8周年了。。。后天 啊,希望大家不要提醒我是什么日子。Embarrassed
    因为照片总也拍不好吗?就是忽然很想念走散的闺米。才知道她已经回国了。
    好像短短1年,和所有巨蟹的人们的缘分都弄丢了。还能找回来么。
     
     
     
     
     
     

    4月21日(火)

     

    牡牛座 全体運 5点 何の苦労もせず幸運を掌中に収められるラッキーデー
    ラブ運 5点 大人の恋の予感!もう後には引けないほど燃えてしまうかも
    金運 4点 ギャンブルは最初の一回目がラッキー、後は自粛して
    仕事運 5点 失敗を逆手にとって、大どんでん返しをできるかも
    《Der Vorleser》(朗读者)大概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惟一一本德国小说。两个星期前在报纸上看到说这本小说早在2005年已有中文译本,于是就到季风去找,未果。那里的小姑娘一听书名就乐了,说:“今天怎么这么多人问《朗读者》。”原因众所周知。上个周末,看完同名电影后踱到小区的芥子书店,那里居然有一本库存的《朗读者》还在,虽是精装本却已显陈旧,最后一页还附了张CD,里面是童自荣朗读的其中几个章节。因为对故事情节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这种互文式的,和小说内容彼此印证的宣传方式颇有好感,后来的几天里那个熟悉的“佐罗”一直在我车里用华丽的音调讲述着汉娜和米夏的故事。
         读完小说首先发现电影与小说惊人的吻合,除了电影中交叉的叙述视角外,主要情节的大部分细节和对话几乎一模一样,看得出导演对小说的尊重程度简直有些膜拜的意思。另外,毫无疑问,凯特温丝莱特恐怕是众多美女演员中最合适的人选。她有肌肉,符合我想像中的德国女人,吃苦耐劳、坚定生活的同时充满情欲;她的眼睛有感性但透着一股倔强的味道,不容置疑,相当符合人物汉娜的个性。小说的电影版权最初卖给米高梅,本来由安东尼明格拉出任导演,不幸未拍完导演就往生了。和同样反映战争的《英国病人》所弥漫的昏黄色调不同,这部电影始终以灰色调示人,除了他们热恋期间一同出游所表现的德国乡村以外。电影虽然没有小说一样充满了思辨的调子,但在谈到如何审视第三帝国犯罪的时候,一帮身为法律专业学生和老师辩论的画面反复出现,寓意昭然。乍一看,还真有点德国电影的味道。只是,对于汉娜的死电影和小说有了细微的分歧。
        小说中朗读的行为最终给文盲汉娜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世界的窗户,也间接导致了她的自杀。自从她学会读写之后,她马上就开始阅读有关集中营和纳粹审判的相关书籍,阅读让她意识到即使出狱这个世界也不会再给她“讲清楚”的机会,即使是面对米夏。所以,她什么也没有收拾,甚至在出狱前一天还在电话里和米夏开玩笑。小说中几年前她就放弃了自己,不注意形象,发胖甚至有了体臭也无所顾忌,最后只不过是在监狱里完成自己最后的义务结束生命罢了。小说中,朗读这一行为承担了诸多的功能,是情感的交流,是认识自己的途径,是米夏忏悔的方式,也是法庭宣判的方式,更是汉娜的悲剧所在。然而,电影中与米夏在监狱中的重逢似乎成了她自杀的导火索。米夏问:“你对以前的事情怎么想?”汉娜以为“以前”指的是他们之间的过去,米夏立刻纠正她,直截了当地问出了积郁多年的问题,也就是有关纳粹犯罪的疑问。汉娜一时语焉,随后她的眼神失去了光芒,以至最后踩在自己疯狂阅读的书籍上上吊自杀。电影中,米夏的朗读给了她希望,更多是情感上的支撑,于是当发现小家伙米夏其实也不过是所有审判席上的一张嘴之后,她放弃了生命。两种解释我更倾向小说的视角,当然好莱坞的诠释虽然略显简单格式,但恐怕也无可厚非,毕竟情感的存在与否对于一个坐牢18年的女人来说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值得生死抉择的理由。
         忘记是谁说过,文学不是展现世界的同时给我们指出答案的,而是向世界、向我们提出问题的,小说《朗读者》无疑就是这样的小说。我不知道是否德国小说本身就有这种思辨的传统,总之这部小说中除了第一人称的我(米夏)不断自问和发问外,汉娜、米夏的父亲、教授、同学、甚至监狱的女狱长,无一例外都处在找寻答案的路途中,印象最深的该是汉娜在法庭上的那一句:“要是您的话,您咋办?”的发问,简直就是给所有阅读者的提问。除对话以外,作者本哈德借用米夏大段的内省独白把自己内心的困惑和疑问表露无遗。只可惜一遇到这些振聋发聩的话语,翻译就显得力不从心,阅读起来有些费解,懂德语的精英可以看看原著如何。
        最后,必须承认这么快投入《朗读者》的怀抱,还源于我同时看的另一部小说《少年巴比伦》。昨天的早报上说后者的作者路内居然入选今年的华人媒体文学最佳新人提名。不知道是自己老了,还是怎样,我现在对于那些聪明的、有些调侃、痞气、再带些夸张的小说真的没耐心看下去。《少年巴比伦》极力呈现的是一个类似《阳光灿烂的日子》一般的图景,可是痞得不如王朔自然,聪明得又不如王小波智慧,于是就剩下点超现实的想像和调侃的文字铺垫,仿佛腾云驾雾一般,我看了快一个月也没看完。因此,冷峻收敛的《朗读者》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救赎。不过,写完这个我还是要把《巴比伦》看完,我要弄清楚专家媒体喜欢的原由,也许我错了也说不定。
     
    我和LZ的继续探讨。
     
     

    毫无疑问,凯特温丝莱特恐怕是众多美女演员中最合适的人选。她有肌肉,符合我想像中的德国女人,吃苦耐劳、坚定生活的同时充满情欲;她的眼睛有感性但透着一股倔强的味道,不容置疑,相当符合人物汉娜的个性。

    me :赞同。只是凯特在剧中没有肌肉,,,线条很柔和 。她在该剧中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和我们公司的英国妞无比相似。我第一次觉得她们两个这么象。我觉得凯特还是很英国。可能我认识德国人不多。

     

    所以,她什么也没有收拾,甚至在出狱前一天还在电话里和米夏开玩笑。小说中几年前她就放弃了自己,不注意形象,发胖甚至有了体臭也无所顾忌,最后只不过是在监狱里完成自己最后的义务结束生命罢了

    电影中在米夏第一次去探监的时候就被告知,汉娜之前一直很努力但近几年前她就放弃了自己。所以也和原著是一样的。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bath贯穿全剧始终。看了这段评论有点明白了。Bath与否映射一种对生活态度。

    电影中,米夏的朗读给了她希望,更多是情感上的支撑,于是当发现小家伙米夏其实也不过是所有审判席上的一张嘴之后,她放弃了生命。

    我还是很难接受汉娜的自杀是因为“米夏其实也不过是所有审判席上的一张嘴”。一个倾尽一生为伊朗读得人,怎么能单单是审判席上的一张嘴而导致她放弃生命了呢。。。

    我也应该去读原著了,不会德语,但可找个德语native给我读。

     

    太闹了。放到相册好了。

    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