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IS


一:用磁性套琐工具《前提就是字的边缘的颜色要是一样的》 
二:用钢笔工具 
把你要的字的边缘用钢笔勾出路径,然后ctrl+Enter按ctrl+J 

三: 
1:打开一张你要的图 
2:然后点通道面版,点蓝色通道也就是B图。 
3:将其复制,把他拉到新建图层那松开就有了。 
4:反相ctrl+I,色阶ctrl+L,调整2者颜色的差别,一种黑,一种白。不要调太大。 
5:ctrl+你刚调的那个通道,出现蚂蚁线后点回图层。 
6:点到你要扣的那个图层按ctrl+J。 
附加:如果旁边还有很多杂物 ä½ å¯ä»¥ç”¨é€‰åŒºå·¥å…·æ¡†é€‰æŒ‰Delete键删除。

 

2楼

主要看你要扣什么样的字了了,下面的东西对你可能有用。。。。 

首先还是特别推荐钢笔工具: 
超经典教程:(这个很有用~~~~) 
http://www.cgfancy.com/Article/photoshop/psjcp/200608/1016.html

(1)套索:分为三种:套索,多边形,磁性。个人认为磁性套索(è„š)好,米香港脚,哈哈—跑的快哦。适合抠颜色反差大边缘明显的图象。 
(2)滤镜:滤镜->抽出。据小道消息是adobe专门为抠图设计的,本人喜欢,常用; 
(3)魔术棒:ps中最初级、最方便初学者的抠图工具,但在实际使用中会在图象边缘留下条边; 
(4)路径:以矢量图的方式进行,是ps中抠图最精确的,本人8喜欢用,一个字–>懒; 
(5)选择:不是选女友,地球人都知道选择是啥意思。就是选择你要的那部分图,执行反选、颜色范围、载入选区等都是常用的抠图工具; 
(6)通道:通道设计的基本功能并不完全是为了抠图,但用来抠图抠头发,羽毛等细小物件非常有效。 
(7)色彩范围法:适用范围:图像和背景色色差明显,背景色单一,图像中无背景色。方法意图:通过背景色来抠图。方法缺陷:对图像中带有背景色的不适用。 
(8)蒙板和快速蒙板:(è„š)好。简单实用。 

第二招:路径编辑工具 

由于具备节点可随意增删,路径曲线可随意调节等特点,所以Path(路径)是建立选区超级好用的工具! 

先围绕要抠出的部分图像建立一个大概的选区,可以使用“Lasso Tool(套索工具)”,只要大概就好,不要求精确。选区建立好以后,执行 “Windows/Path”菜单,切换到路径面板,按右上角的三角形菜单,选择“Make Work Path”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选择容差值,默认 为2(图2)。这样,一个围绕所选取部分图像的一个大略的路径就完成了。下面对路径进行编辑:首先在工具箱中选择“Pen Tool(钢笔工具)”,编辑 路径的时候,选择“Pen Tool”,按住[Ctrl]键,“Pen Tool”就变成了节点编辑,松开[Ctrl]键,则“Pen Tool”在路径 上变成增加节点工具,放在节点上变成删除节点工具,按[Ctrl+空格键]切换到放大镜工具,如此操作可省略频繁的工具切换。对路径的编辑,主要是删掉不 需要的节点,在控制路径走向的地方加上节点;然后在节点编辑的状态下(当然是按住[Ctrl]啦!)点击某一节点,出现句柄(节点上出现的切线及其两端的 空心方格),通过调整句柄,改变路径曲线的弧度和走向使之与要选图像部分的边缘相吻合。路径编辑要达到的效果是:用尽可能少的节点,尽可能圆滑的曲线路 径,尽可能精确地完成对图像的选取! 

按照上述要求完成路径编辑以后,回到路径面板,按[Ctrl]键,以鼠标左键单击路径标签,路径已经转变为选区的蚁线了,这样,一个相当精确的选区就实现了。 

总结 

优点:1.不受背景限制;2.只要有足够耐心,可以不需羽化实现非常精确的选区! 

缺点:对于细碎的图像(最常见是人物的须发)无可奈何! 

第三招:在通道中选取图像 

Photoshop中的通道与选区有密切的关系:随意建立一个选区,然后执行[Select]→[Save Selention],在弹出的保存 选区对话框中选择保存到新通道(New),然后给通道命名(在“Name”后输入新的名字,前述操作如图3),完成后转到通道面板,是不是多了一个新的通 道呢?用鼠标左键单击新的通道标签,可以看到,在新的通道里面,保存的选择区域以白色呈现,而未选择的区域则为黑色。当你在全色状态下编辑图像,需要调入 保存的选区时,执行[Select]→[Load Selention],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正确的通道名称,你保存的选区便重新呈现出来(就是白色区 域)。保存选区的通道中,白色是选区,黑色是未选中部分,而灰色在选区信息中表示一种颜色的渐变和过渡。

 

Jenny mm的技术贴,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问题。
 
秋天阳光的色温(color temperature)和冬天的有什么不同。- by 大眼哥
他老婆在摄影学校要考试了,其中一个题目是:“秋天阳光的色温(color temperature)和冬天的有什么不同?怎样运用这个区别来帮助你的摄影作品?”这老兄想帮他老婆作弊,呵呵,在网上寻求答案。

没事的时候可以想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开发思路。我也是仔细想了好几分钟后才找到了比较全面点的结论。

 
这才想起来去找下答案。
 

回答: 动脑筋:秋天阳光的色温和冬天的有什么不同? 由 (@_@) 于 2010-05-11 09:18:13

1. 问题的关键在于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冬天之所以是冬天,是由于太阳以很低的角度照射地面,也就是说,太阳光线在空气中要穿过比较长的距离(和另外一个极端:夏天相比)。由于这样,太阳光被空气过滤程度较大,所以冬天很冷。
但空气对不同波长的过滤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具有较长的波长,比较容易穿过空气和灰尘等等小的障碍物(这也是交通灯用红色作为警告的原因),而较大部分的紫色波段就被空气过滤了,因为它们的穿透能力弱。

所以在冬天,一般来说色温都比较暖。

2.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冬天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太阳停留在低光的时间比较长(因为低角度升起)。而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夏天太阳垂直升起,“黄金时刻”的时间就要短得多。

再加上冬天常见的雪,雾气等等其它因素,现在该明白为什么Q大师说他最喜欢在冬天拍风光片了吧?呵呵。

 
我只记得冬天空气更干净? 更易拍出sharp的照片 糍饭团- ♀ 给 糍饭团 发送悄悄话 糍饭团 的个人博客首页 (0 bytes) (6 reads) 5/11/10 

• 对。冬天空气中的花粉,湿度等等都很低。冬天雨后(雪后)初晴 (@_@)- ♂ 给 (@_@) 发送悄悄话 (@_@) 的个人博客首页 (20 bytes) (40 reads) 5/11/10 
• 跟早晚拍好是同一个道理。他这么说了?那是因为他在北半球。 泉水- ♀ 给 泉水 发送悄悄话 泉水 的个人博客首页 (0 bytes) (5 reads) 5/11/10 
• 不对。冬天夏天和北半球南半球没关系。主要是低角度的阳光。 (@_@)- ♂ 给 (@_@) 发送悄悄话 (@_@) 的个人博客首页 (40 bytes) (35 reads) 5/11/10 
• 把北半球换成南加州。哈哈,再搅也不混哈! 泉水- ♀ 给 泉水 发送悄悄话 泉水 的个人博客首页 (0 bytes) (0 reads) 5/12/10 
• 这根纬度有啥关系不? OnePercent- ♂ 给 OnePercent 发送悄悄话 OnePercent 的个人博客首页 (106 bytes) (41 reads) 5/11/10 
• 冬天日照时间短,黑得是快。 (@_@)- ♂ 给 (@_@) 发送悄悄话 (@_@) 的个人博客首页 (62 bytes) (42 reads) 5/11/10 
• 黑得快好啊, 可以拍完早点回家。早上更可以睡懒觉。这是绝对优势! 糍饭团- ♀ 给 糍饭团 发送悄悄话 糍饭团 的个人博客首页 (0 bytes) (3 reads) 5/11/10 
• 其实这不是开玩笑,是绝对的事实! (@_@)- ♂ 给 (@_@) 发送悄悄话 (@_@) 的个人博客首页 (26 bytes) (31 reads) 5/11/10 
 
by xianren

太阳平射时,穿过的大气层厚,光线呈漫射光。明暗光比小。更适合风光摄影。

 

 

 

参考链接
http://japan-fireworks.com/technic/technic.html

1 24-70 的镜头(广角头)
2 三角架
3 快门线
4 黑布,扇子,或遮光用品
5 雨伞 (遮阳避雨)
6 怀中手电
7 bulb模式
8 iso100
9 光圈11(小光圈)
11 电池4个
12 CF卡 2个
13 席子一块
14 水,零食
15 早去占有利地形
16 花火program list(option)

My Shot, My Music, My life...my love... by Jenny [海外遠征中].

Jenny [海外遠征中]  Pro User  says:

to Jonellruddiman: It’s not complicated. The orginal is candle in a cup.

I select the cup, and use Filter>blur>motion blur to make it twirl like this.

Then I use special effect brush to add the red rose all over there, adjust the brush size, so the roses look different.

The last step is typing, and in your type layer, make some adjustment in Blending option…before you merge visible layers. 

(出自<如果你牛>之如果你牛,你走进花园,先找背景,再把一朵合适的花收进去。)
 
1。拍风景的时候,常常是寻找大地上美丽的图案做背景,然后把一个合适的主题如小树
小房子等收进去。
2。在草原,用大面积乌云作背景,然后收进一位摄影人作主题。起名:《孤独的摄影人》
 
强力构图三要素:1,高反差;2,边角区;3,暖色块。
 
 
 
这些照片,让我强烈的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拍摄的。
曾一度以为小光圈(F16 or upper)就可以实现,看了更多的讨论才知道学问多多。
记录下来,有机会练习体会。
 
1。那些光芒只要把光圈收缩到F16以上就可以实现了
2。我一般用F22.
3。想请教,在哪个点测光呢?我昨天也拍了这样的金光,也是上次在这里看到海博士问的。倒也拍出了道道金光,可是前景却特别暗。
4。在这种光线下自动曝光前景肯定黑。两个方法,用GND (渐灰镜)或后期HDR合成。我不会HDR,所以就用滤光镜了。记得这张片用了两张GND。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photography&MsgID=183792
帖子里的图片已删,但可以看看讨论。
5。我不会HDR(只会很烂的那种,曝光包围拍三张,用光影魔术手合成,所以不好意思现丑),而且没有GND.好在NIKON D300有一个ACTIVE D-LIGHT 的功能,相当于很弱的GND.我是把它开到最大档拍的,因此盐地黑乎乎的. Eugene的很干净,颜色也真实,冷暖对比效果令人难忘.
小光圈的运用是拍出一道道金光的关键.我当时用的是F22. 如果我没讲错的话,一道道的金光是由太阳光沿着光圈叶片间的缝隙衍射而产生的.
 
—————————another source—————————–
Q. What technique did you use to capture the sun star-burst-like rays (see image below)?
A. Great question! I set the aperture of the lens to f/16. I usually recommend people use a minimum of f/16 to capture them and preferably something like f/22 or higher. But I was able to get those sun star-burst rays at f/16. I also noticed that the star-burst effect looked awesome – one of the best I’ve seen. It’s lead to a theory that I really haven’t officially tested out yet so don’t hold me to it. See, I borrowed Scott’s Nikon 14-24mm 2.8 lens. It was the first time I used it. I compared this up against other similar star-burst photos (with different lenses) and it not only produced those rays at f/16 (when I usually need to be at f/22 with the others) but the rays looked so much better.
thesun
这个根本不熟悉的网友的仙去带给很多人的哀思依然震撼着全城。
除了惊叹于他本人的才华和人品,凝聚在他周围的人所作的一切也让我深深地感动。
 
以下是一位老友整理的精华。浮躁的我也遇到了仙人,终于可以尽心学点东西了。
 
 
ZT 一些留言精华

大概以时间顺序列出。时间、链接就省了。只言片语里也反映出他不少的风格,技术,和为人。我从中受益不少。也读到他和很多摄影沙龙里朋友们的友情。

印第安人历史超过万年。

According to the website
"http://www.nativeamericans.com/

LONG BEFORE the white man set foot on American soil, the American Indians, or rather the Native Americans, had been living in America. When the Europeans came here, there were probably about 10 million Indians populating America north of present-day Mexico. And they had been living in America for quite some tim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irst Native Americans arrived during the last ice-age, approximately 20,000 – 30,000 years ago through a land-bridge across the Bering Sound, from northeastern Siberia into Alaska. The oldest documented Indian cultures in North America are Sandia (15000 BC), Clovis (12000 BC) and Folsom (8000 BC)

云漫道:相信你有不少更好的没拿出来...

我想好与不好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我喜欢的你可能不喜欢。我每一次上片在WXC,并不都是选我自己最喜欢的,但希望每张片不同,或者处理方式不同。希望以此带动大家的讨论。

在国内买一个小的轻便的脚架,用完就丢,总比没有好。

回答: 请教大家无角架拍摄问题 由 Fruitpassion 于 2007-02-11 05:07:53

我没有说过玩摄影才玩两年哪?断断续续有十年了吧。

"更难得有家人支持、同行":对!我很感激。

云绝对是真的,也可能使我看到的最美的日落。一些细节如下:

回答: 总感觉那些火烧云不太真实:( 由 车头 于 2007-02-26 10:07:44

#8朝西北,做了一些后期处理。没有filter, 几张片重叠在一起,目的是让云和前景的岩石尽量曝光正确。
#6朝东,是晚霞的反光。用了GND Filter.
#7朝东南,也是晚霞的反光。也用了GND Filter.

CPL的主要作用不是拿来减光。一般用来使天空更蓝,最有效

的时间是太阳和你拍的方向呈90度,也就是中午左右。CPL还可以去除白天的haze,以及减轻水中的倒影。当然有时也用来减光,但没有选择,整个画面的光线都会减弱。

我要没有GND,就不会拍照片了,哈哈!我的习惯是尽量在相机上

做好要的结果。然后用PS稍微在调整一下。GND是我最常用的filter,我有5个SinghRay GNP filter,很多情况下是两三个一齐用才够。

Corkin filter 带有点颜色,不完全是灰色。

回复:请教:有人知道最好的去噪(noise reduction) 软件吗?

我用neatimage的professional version as PS plug-in. 不错。

(ZT)很有意思。我的35mm相机全是佳能,很喜欢。我拍风景,

24-80用得最多。超广角(16-35)基本不用。是啊,上了贼船之后就下不来了,只好再往里砸钱。

U班好。最近逛相机店,对中幅旧机又有点动心了。

谢谢!我拍得也很过瘾!而且是中毒太深,无药可救啊!

Canon 24-70mm/2.8L。 In my opion this is one of the best lenses Canon ever made.

谢谢踏浪。我常有被大自然震撼的感觉。这片土地非常enchanting.

不知你和LA的朋友是否有兴趣一起去?互相交流和学习。

是有点变成我的味道了。还是形成你自己的风格好。 

我不能再熬夜了!这个周末什么也不干,补觉!

回复:拍得非常美!一直想去这些地方。请介绍一下路程?

"一不小心就拍成标本了”: 我也深有体会。这句话很有琢磨。

同意简单就是美,但做起来难。共同努力吧。

值得再去。死谷我都去了近20次了。

回复:还有(三)没?最后这张拱门从未见过的非生理视觉!赞!

生命危险倒不至于,相机的危险倒是实实在在。

哈哈,狼兄是广东人?好久没听到"咸湿“二字。

车老板好!最怕浪打沙滩,脚架站不住。

云兄说得好。最近踏浪和我经常讨论文化底蕴的和摄影的关系。
每到拍片的时候,更感觉自己读的书太少,懂得太少。

有人带发修行,俺虽消发,但不戒。再说了,现在流行光头。:)

最近在家的时间多了些,整理以前的旧片和旧文。不好意思,浪费大家的时间。

沙发!这深更半夜的,没人跟我抢。

零晨一点了,想着只有在这夜深的时刻才有勇气阅读大家的留言,

我不知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仔细阅读了大家留下的每一个字。

在这电脑前坐了这许久,深深感到在此时此刻自己的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法真实地表达我的感动和感激之情。

那么还是简单的两个字“谢谢”,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千言万语。

你可别紧张,我本不是大师。跟麦爷学拍人像,其乐无穷。

摄影是件有乐趣的事。不过在人像和风光之间选择,我还是对风光更有激情。

这次可是天气追着我,想躲都躲不开。:)

哈哈,早期的片子惨不忍睹,那时拍胶片,能曝光准确就不错了。

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写一些我的摄影感受。

这帖子太长,不好意思,别占用你太多时间。

今年野花可能又不错,找到好的地方别忘了告知一声。过年好!

谢谢分享!估计是触动你的心弦了,尤其是美景属于你一人的时候的感受。

总的感觉是在那里要拍出自己的风格不容易。所以对这组片子不满意。

Lily好。还是更喜欢你砸砖,请继续啊。

摄影是个追求。
在摄影中追求的是自由和奔放,用镜头演绎的是内心的释然与感动。正因为如此,摄影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

我和麦爷出去拍片,这司机的位置我是坐定了,那是俺的一份敬意。

我最喜欢的两种颜色。橙色和蓝色的组合

非常感谢大家。控制上网的时间,我就不一一回帖了。

我情愿躺在那大床上看大海,荷赛嘛,先放一边。:)

出门在外就怕车出状况。这就是我为什么总是带足粮草。

这组片子大多是黄昏。:)梦绪过年好。等着一起下到峡谷走走。

周日要是能够的话,或许会去你家后花园散步。

無法接近卻又永遠在前方。说得好!牛年好!

 

大师们所说的“拍照就是做减法”我早已烂熟于心。

常常为了把一个美景放入自己的取景框而不知所措。

减哪些,如何构图,主题是什么,谁是主体,怎么突出他?

比如以下的这张照片,就让我绞尽脑汁,却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一片幽静的沼泽地,水草细细,让静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这个袖珍的小码头让人产生联想,可是则么来表达呢?

 

 

无意看到flickr上这张好评连连的照片

A pier of ozenuma by takay.

于是终于看到了差距。找到了思路。原来图中这样的角度,一下子把画面带动起来了。

而竖向取景带来的多层次使有限取景框里充满了内容。。还是不认为说别人这张照片很有感觉(因为没有表达到实景给我的意境),而相比之下自己拍的那张简直就是废片。

 

再看俺爸说的这些话

爸爸和我谈摄影

觉得领悟地又深入了一些。继续琢磨。

 —

同游的Loto6拍的这张就理想多了,因为他够高!Smile


 
 
最近在泡wxc的摄影沙龙。看精华也看推荐的博客,把自己的喜欢收藏起来。慢慢捉摸。
喜欢几个mm得风格,细腻婉约,但最最难忘的是被大家爱戴的Q兄。
偶尔浏览一些帖子的时候才知道他得了绝症。。。而今天置顶的帖子告诉我们他已经去了。
再看斑竹整理他的所有帖子,每一张照片都让我忍不住泪眼模糊,,,,,其实只是个根本不认识的ID.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不朽的,给大家留下了那么多的他一定没有走远。
 
整理贴
 
博客和大家的留言
 
多雨的初夏也许本不该如此。。。。。
MJ还在追念,如今又多了一份哀思,一些永远不认识但也永远留在心里的人,
主题: 提亮照片曝光度的技巧
 Rain is not online. Last active: 2009-6-18 1:56:19 Rain [相册][空间]
www.tukecn.com
论坛管理员
注册: 2003-2-10
发表文章: 7523
 
提亮照片曝光度的技巧 [发表于: 2003-4-16 上午 02:38]
今天 Rain 看到了一篇这样的文章,试下来感觉不错。对高手来说可能是小case,但我还是想拿出来给大伙共享一下

本文描述如何有效提亮照片的曝光度,而又不至于使原图中曝光正常的部位曝光过量。区别于别的文章介绍的局部调亮法,这个方法适合总体曝光不足的照片。

个人感觉,比较适合处理
1。逆光
2。画面中有大面积阴影
3。对比过于强烈

对于那些没有色彩信息的照片是无能为力的,比如全黑或者全白。

下面是原图,我随便找的例子,这图其实只要简单调亮就可以了~~~?

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