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风


拉拉拉拉拉~~
 
看来今天心情好的不但是冒泡,简直可以用火山爆发来形容了。
 
本来想上msn,找1024LMM,发个Red heart什么。没有在线。和家人出去庆祝了吧。我于是东张西望了一翻,把fu dd加入了好友,聊了一会儿,跳出来一个窗口,
2008/10/24 22:23:04 水晶防护墙 & 星屑旋转功 & 星光灭绝! 再见~~~~~╮(╯_╰)╭ ღ008✿玲瓏心™-趣味:円高 玲玲姐姐, 我宁宁
2008/10/24 22:23:13 ღ008✿玲瓏心™-趣味:円高 水晶防护墙 & 星屑旋转功 & 星光灭绝! 再见~~~~~╮(╯_╰)╭ (})
2008/10/24 22:23:16 ღ008✿玲瓏心™-趣味:円高 水晶防护墙 & 星屑旋转功 & 星光灭绝! 再见~~~~~╮(╯_╰)╭ mm好
2008/10/24 22:23:24 ღ008✿玲瓏心™-趣味:円高 水晶防护墙 & 星屑旋转功 & 星光灭绝! 再见~~~~~╮(╯_╰)╭ 哈哈
2008/10/24 22:23:26 ღ008✿玲瓏心™-趣味:円高 水晶防护墙 & 星屑旋转功 & 星光灭绝! 再见~~~~~╮(╯_╰)╭ dd
2008/10/24 22:23:30 ღ008✿玲瓏心™-趣味:円高 水晶防护墙 & 星屑旋转功 & 星光灭绝! 再见~~~~~╮(╯_╰)╭ :D
忽然想起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OP整两年了。
在UT的时候,大家都叫偶老米,渐渐在OP也老米勒。乌拉。
 
早上,UT的老搭档,秋山大叔说UT米国的RD都给砍掉了。
他于是开始担心日本公司迟早要给干掉。 
 
难得被liz拉住聊天,她终于搬去了NJ, 开始了崭新的职业。
一个富的流油的新行业(这年头多难得啊),
一个高级职位,没有reports, 仿佛有点失落,
我告诉她才女去哪里都是要闪光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想到2年前,也就开始想念波斯顿的红叶。
 
如今正是绚烂缤纷的季节。
 

 

 

下面文章里面的自问自答
最后,有一个众人关心的问题:UTStarcom还能“咸鱼翻身”吗?答案是:几乎不可能!
 
目睹过UT两次巨大的“咸鱼翻身”,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可能再翻身的。8过事不过三,就算能翻,也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十年后,如果她还在,我觉得可以称为奇迹了。
 
说说让我掉眼珠的那两次。
 
1。 让一直以来被封杀的小灵通走上了历史舞台。- UT走上成功小路,才有了我从新回UT的机遇。第一次离开就是缘没有尽的。
2。 IPTV落榜一年后,还能从别人手里名正言顺的接回单子。- 能把这个项目接回来,不容易,感谢james。帅呆了。我也有了一个自己从头到尾参与并发挥很多功效的项目,让我瞬间见多识广了那么多。搞得现在落差很大。
 
也点评下风云人物。
 
孙正义(商业头脑,才能机遇),成功的人总有他们相似的成功因素。凡人的我们自叹不如。
Hong Lu(人格魅力,口才,用人方面不敢苟同), 喜欢他的亲和力。公司这么大,闹得再急飞狗跳的时候,我也没有听说有谁不喜欢他。日本员工都对他PF得五体投地。日语好可能是他最native的语言。口才好,有有钱人的魅力。
James Lu(儒雅,soft and firm, 遭遇内外逆境都没有屈服退缩,最后带领大家走向了(哪怕比较短暂的)光明。)
 
他们都是我的偶像!!
 
Johnny没有打过交道。觉得他要是收敛一点,operation应该能把握好啊。去管google,后又走了。
Ying.W见过几次,同事都说,他很平易近人,我没有受过他的恩惠,意见保留。
 
全文没有提bill.h,我也饭他,一个有梦想又常常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人。可能是因为去了联通,比较敏感?
 
高中层里面,喜欢PAT. 想当年我还是一个小朋友的时候,冒然冲到他的办公室让他教我英语,他都教我,还和我谈心。香港成功男人差不到哪里去。哈哈阿。
Tao.W,很多人都不认识他。很棱角分明的性格。对下属特好。打工到今天,没有觉得有过比他更好的老板。 – 前提要他喜欢你。如果他不喜欢,你也会很惨。
这也是他的致命伤。否则,他应该和bill 平起平坐。
Li Zhang,有争议的人物。不过待我不薄。评论省略。
 
后来还有过Ping.Y.我觉得他很农民。主要是作风。我不太喜欢。但是他宠过得女将比别的老板们的都出色。所以,他眼光应该也不是太差。
 
steve.L, 元老,开国功臣。特低调。被PY整得够呛,不过至今还活着。
 
Bruce.H.一个搞笑的人物。后来甚至觉得有点cheap.当然最后被发配出去了。临走还不忘11安置他的jms.义气还是有的。他的小米都住伯特菲勒-每次回去都要去喝早茶的地方,天鹅湖,美S乐。结果1小米都住那,,,至今仍让俺耿耿于怀。。
 
Yabuki, 我的乒乓友。悲剧人物。日本公司作假账嫌疑,他被牺牲了。开会宣布的时候,我居然哭了。那时候我还是很小朋友。
 
T.Chen,我最后的比较买账的老板。他对俺的评价居然是,她是个有福气的人。有福气?¥%ï¿¥%·¥#·it’s baloney!!给他惹了很多麻烦。为了某无用PM,没少和他闹过。他每次都能把我摆平。哎,姜还是老的辣。
 
当然没有他们也没有我的今天。
 
 
 
 
 
 
 
 
 
 
 
 
 
看到瘦肉丝转swenson的这片老文,我也忍不住要存档。
UT一个我和我的老朋友们奉献了,奉献着青春乃至毕生的地方。缅怀一虾曾经的辉煌,特别是2005年,这些巨大的项目曾是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努力的,也是我们人生中有色的篇章。至今我们还是会为当时的成就而自豪的。。
是的,
“没人否认UT斯达康是一家好公司。领导者的人格魅力,自由而人性化的管理风格,即使是裁员也给予最慷慨的补偿,使它赢得了"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的口碑与荣誉。但与此同时,它却又是一家脆弱的公司,主营业务风吹草动,就给UT带来严重的生存危机。
”
 
昨天开始宁mm感怀马丁哥哥的离职,人们都会纷纷离开吗,就让我们默默的等待华宴的收尾好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呵呵俄呵。也向坚持到最后一班岗的XDJM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

看到Swenson转的文章,2年前的了,觉得很多东西总结得不错,一针见血,特留存于此:

2006-7-11 来源:商务周刊
 
硅谷文化与狼文化孰好孰劣

在刚刚出炉的"美国十大管理最差技术类上市公司"(Ten Worst Managed Tech Companies)中,曾经获得2003年"全球高速成长企业"第一名的UT斯达康榜上有名。

没人否认UT斯达康是一家好公司。领导者的人格魅力,自由而人性化的管理风格,即使是裁员也给予最慷慨的补偿,使它赢得了"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的口碑与荣誉。但与此同时,它却又是一家脆弱的公司,主营业务风吹草动,就给UT带来严重的生存危机。

一家好公司的文化为什么不能维持公司的旺盛生命力?

人情味与"树未倒人先散"

"真心的希望公司的状况能好起来,我们都还想回去。"不少已经离开UT斯达康的员工至今仍然很主人翁地把UT称作"公司"。几乎所有从这家公司出来的员工都充满了感情:怀念公司对员工如子女一般的人性化关怀的同时,又为它的管理失效和眼下的困境而惋惜。

对已经离开UT的员工来说,这种惋惜多少会给他们一些心理和道德慰藉,但对那些还苦苦坚守不离不弃的UT员工,尤其是苦心打造这种人性文化的吴鹰等人来说,过去同事的惋惜和怀念,恐怕只会让他们更深地体会"树未倒人先散"的世态炎凉。

关于UT斯达康充满人情味的企业文化,流传着许多被残酷的现状映衬得有些不真实的故事。

"Open"一词是UT员工入职时所必须熟记的几个英文单词中的一个,它代表着UT内部硅谷式的开放、平等、人性化的企业文化。每一次公司放弃某一个项目时,吴鹰都要亲自发邮件给相关的员工做清晰坦诚的解释。在员工大会上,吴鹰更是不止一次为裁员一事当场哽咽。一位雷姓原UT员工对本刊回忆,2005年UT春节联欢会上,吴鹰、COO周韶宁、CTO黄晓庆等一干高管被员工们起哄,"被迫"自掏腰包约200多万元奖金发放给游戏胜出的员工,晚会结束时,所有手机尾号为2、4、5、9的员工都获得100元现金。

UT的前"管家"周韶宁平等待人的意识与其敬业精神一样口碑极佳,很多人都记得,周在电梯内谦让员工,并向为他补摁按钮的员工点头致谢,或者在走廊碰到四顾的员工时主动为其指路、带路的细节。如今已加盟Google(中国)的周在UT威望极高,直到今天,还有UT员工在网上发起签名,"呼吁Johnny(周的英文名)重回公司"。

对于2005年周韶宁的离职,很多人解释为"讲义气的Johnny将业务下滑的责任一肩扛了下来"。但下滑仍在继续,2006年5月,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迈克·索菲离职,董事长兼CEO陆弘亮辞职,吴鹰升任全球CEO。有意思的是,2006年3月业界还盛传吴鹰将离开UT。当时正值UT年度大会,陆宏亮两次飞赴杭州,被很多人误以为失去周这只臂膀的吴离开UT已为时不远。早在去年5月第一次裁员时,吴鹰也曾公开表态:"不会再有下一次裁员,如果有的话,就是裁我自己。"但为何后来风云突变不得而知。一位UT员工推测,"可能是董事会认为作为CEO的陆弘亮更应该为3G失误负责吧。"对此,UT相关人士的解释是,陆弘亮今后还将继续担任公司战略顾问,这只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道路"。

在业界传为美谈的,还有这家2003年度"亚洲最佳雇主"在数次裁员时实行(N+3)×全额月薪的补偿方式,N为在UT的工作年限,未满一年按一年计。这意味着一名加盟公司不足两年的员工可以得到5万元以上的补偿,5年以上的老员工可拿到超过10万元。恐怕让陆弘亮、吴鹰等人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歉疚而给予的丰厚补偿,竟导致一些员工主动申请被裁。

也许是同在一个行业中,UT员工经常不自觉的将自己的与华为对照,有意思的是,大多人认可华为的战略,但更喜欢自己温情脉脉和更为宽松人性的公司文化。几个月前,华为年轻的员工胡新宇在长时间加班加点的封闭式研发后因病死亡,外界因此再次指责华为累死人的"床垫文化"。但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指出,这是不得已的选择,"当我们走上这条路,没有退路可走时,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的高层领导为此牺牲了健康。后来的人也仍不断在消磨自己的生命,目的是为了达到业界最佳"。

"公司文化并没有好坏之分,无论是海归当政的UT还是"土狼"华为,企业文化都必须能够适应中国市场环境。"姜汝祥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显然华为的公司文化才是"好文化","华为是累死人的公司,但这也是其成功的本质,中国的公司都是追赶型的公司,又想追赶前面又不想累死人,除非前面的人不走了。所以狼性可能更重要。"

创新文化与创意文化

一直以来,相互尊重、平等、轻松开放是UT高层非常重视在公司内部去营造的一种的氛围,他们认为这是一家公司保持创新活力所必需的环境,而"创新",正是被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企业无时不在强调和追求的一种企业文化。

像众多硅谷企业一样,UT相信并讲求创新。从2001年起开始UT就开始在内部力推"新想法、新通讯"。吴鹰在众多场合强调UT一定要做有创造力的产品,"我们不卖跟别人一样的东西。"由于鼓励创新,UT内部经常提出很多先进的概念、想法、方案,然后将很多产品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都放在公司的一个网络平台上,几乎公司的任何员工只要知道这个产品,就可以搜索并下载这些文档。"有些内部应该保密的也很快就会流散到社会上,被竞争对手知晓并超越。"原UT员工杨浪说。

一家有着强烈创新意愿的公司,在小灵通业务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在产品、市场或商业模式各层面上却未体现出令人信服的创新能力。UT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周韶宁在总结UT发展时曾经感慨到:"创新是一把双刃剑。"现在,面对UT深陷如此的困境,更多的人在反思UT对"创新"一词的理解和它追求创新的方式。

由于深受硅谷文化的影响,UT高层的潜意识里总想通过创新出一种产品或业务,然后将这种产品很快投入应用,公司由此实现垂直型快速上升而不是斜坡式增长。在硅谷,微软、Google、戴尔等许多企业都是由此路径成为世界级领导企业。

同时,贝尔实验室、朗讯等国际大公司的工作经验使UT高层得以接触过很多先进的技术,并见识了跨国公司国际化运作的成功模式,因此,他们对以资本为纽带,集成市场所有可用的现有资源创新出市场上需要的产品,并取得高投资回报率的"资源集成"创新模式情有独钟。小灵通的成功进一步强化了UT对此种模式的心理依赖:小灵通便是典型的集成日本现成的PHS技术和中国的电信市场难得机遇的业务。

先后在华为和UT都工作过的杨浪将两家企业做了一番比较。他认为,同为电信设备商,UT的思维似乎更多偏向于抓住市场机遇,而不是技术积累,"他们的思维更国际化一些,更多考虑投资回报"。相对而言,强调技术立身的华为更多考虑的是培养自己的研发实力,而不是集成现有资源,"华为更有危机感一些"。

诺盛电信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刘军认为,UT是一家比较习惯于让业务快速发展、通过能够看到收益的产品获得回报的公司,因此在选择项目时倾向于跟随热点。

业务方向上的机遇心态使得UT不断在寻求"下一个小灵通",近几年,吴鹰在多种场合均将UT要进入的新业务与小灵通相比,比如他说:"IPTV将来是个比小灵通大很多的市场。"在内部,对重大机遇的偏好渗透于UT的企业文化之中,UT鼓励所有UT人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创意和可能性。

"资源集成的商业逻辑有其自身的合理之处,但却很容易演变成一种投机心态,甚至失控。"杨浪总结说。

从国际比较上,小型公司在希望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机会时,大多会采用与大公司结盟的方式,有些跟随在某一方后面,甚至有些会骑墙。因为每一次对新技术的投入都具有高度风险,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认为,企业研发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企业进行研发的风险是很大的。他指出:"任何一种新技术,最初的形式都非常粗糙,包括使用都需要培训,必须经过互补技术不断的改进,但改进的方向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企业很难根据技术最初的雏形来判断其市场前景。"

但UT在新业务的多元选择上显得过于"勇气可嘉"。从一家小公司到一家收入达到几十亿美元的国际化大公司,在UT火箭般的蹿升中,最大的驱动力是人。UT的研发很多时候是说干就干,UT的几位领导人也以敢想敢干闻名于业界,他们信奉"勇于尝试比不做决定要好"的哲学。这种气质是它在小灵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也成为它瞄向下一个成功的信仰。

"形势好的时候,UT内部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氛,觉得没有什么干不了的,反正有钱,研发上只要有想法就去做,作决策的时候没有对新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也没有专门的委员会。"前UT员工孙刚说,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在很多尝试上UT显得不够审慎和扎实。

由于对创新文化的过度追求,UT内部的创新往往流于创意。很多UT的老员工都对UT的"show"(作秀)气氛深有感触。业界有种说法是,在华为很多人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在UT是很多人还没做便先说。一位前员工介绍说,他在UT所在的部门会议很多,一些人开会的时候对概念和Idea夸夸其谈,大讲某个项目的愿景和计划,但会下踏踏实实去做事的不多,跟踪和监督不力使得很多项目不了了之。

另一名UT员工认为,过分强调创新有时其实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问题:从客户要求和成本角度考虑,通信产品的可靠性其实比创新更重要,"包括3G在内,很多领域导致UT产品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并非缺乏创新,而是产品质量问题"。

大块头的青少年

技术的快速演进和日趋复杂是目前高科技产业的两个主要特色,这也决定了技术不仅体现在生产技术中,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从华为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作为一家国内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当规模成长到一定大时,企业文化中一定要注入稳健、严谨、制度化的因子。杨浪认为,UT虽然从收入来看是一家很大的公司,但在企业文化和管理上的很多逻辑和规则,还是一种创业型小公司的文化。

UT内部有一种玩笑的说法:华为管理一般,中兴管理很滥,UT没有管理。众所周知的是,吴鹰擅长于战略构想和公关,而注重细节的COO周韶宁负责管理公司的日常运转。公司规模较小的时候,周经常询问公司每一个项目的进展,细致到技术细节。UT人管这种管理方式叫"盯人",常见的形式是开会时领导吩咐,"某某,你去follow(盯)一下那件事"。

"客观的说,创业时期的人治方式是不可避免而且必需的。在UT快速增长时,强调创业精神,很多人主动去承担更多责任,对于公司成长有利。"孙刚认为,创业时期需要人治,因为公司处于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停下来规制流程是不明智也是脱离市场实际形势的。小灵通业务高速增长的背景下,UT只能最大限度的给员工以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尽量往前冲"。

但是,当UT规模变大,增长放缓甚至停滞不前时,一直以来的管理模式中员工的主动性和自主发挥带给UT的正效应逐渐被惰性消解,而人治宽松管理的缺陷却日益堆积放大。到2004年UT发展成为几千人的大公司之后,过于放任的管理弊端已经暴露出来。2005年春节后,UT发现其中南区某办事处主任涉嫌利用职权侵占公司财产,这位中层员工在获悉存放在办事处仓库内的300台UT220Q小灵通终端没有发货记录后,设法利用职权将货物私自以低于全国供货底价20%的价格转卖给某代理商。据UT员工介绍,此类事件2004年就曾发生过,当时一位大区经理利用UT的平台资源在外另开公司,再来与UT签订销售代理合同。这件事被公司发现后,仅仅是让这位员工走人,并没有采取更严厉的措施。这种过于怀柔的处理在公司内部也曾引起过巨大争议,很多人认为这样反而会助长内部腐败。

在与UT打交道的过程中,咨询公司易观国际的副总裁张鹰直观感觉UT有些混乱。他认为,UT过于冒进的"世界级的全系列设备运营商"定位导致战略出现问题,再导致组织架构的混乱,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流程和规章制度代替"盯人"方式,来约束员工和保证执行力和公司的正常运行。"组织架构一旦混乱导致业务没有方向,最后管控体系不到位,内部不知道哪个部门应该管什么,手段是什么,钱应该怎么花。"张鹰叹息到,"企业太年轻了,人员膨胀过快,产品线膨胀过快,组织架构膨胀过快,超越了它在管理上的消化吸收能力。"

在2004年接受采访时,吴鹰也坦承UT的管理跟不上发展速度,"我们现在是小马拉大车。"他指出,UT需要一套流程制度来界定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职责,并通过考核机制和财务牵引来约束公司各个环节上的各个点,但UT迅速发展到一家大公司的过程中,一直没有随之实现管理升级并建设成大公司必需的一套制度。

责任划分不清直接导致部门之间互不协作,比如不同实验室的两位工程师合作一件产品,硬件工程师等着软件工程师过来拿,而软件工程师认为硬件工程师应该给他送过来。部门内部职责划分不清的表现之一是UT部门领导发给下级的Email往往收件人"一大堆",领导和下属都搞不清应该由谁具体负责某一件事,领导等着下属"自觉"回复邮件汇报工作进展。每个部门之间没有非常清楚的责任和流程,造成部门互相之间的工作漏洞。"工作中往往谁都不清楚这个到底是应该我做,还是他做?我做了以后,他在做什么?要么大家都等着看,要么谁先做着试试,然后我看看我什么时候做。产品质量控制链、合同执行链、销售推广链、售后服务链,所有这些业务链的"无缝链接"无从谈起。"一位UT员工说。

这位员工回忆,UT给人的感觉"不像一家做设备的厂商",比如本来应该非常严谨的产品测试过程,如果测试现场出现问题,按照研发和现场流程应该找测试部门,但现场人员往往直接去找自己熟络的开发部门,很多相关文档也是整个测试流程完毕之后才补上去。

当然,上述员工所看到的问题不无片面,而且对这一系列问题,UT不是没有清醒认识,也曾下力气做过尝试。2003年底,COO周韶宁意识到建立一套流程对UT的重要性,他从北电、华为等公司聘来几位专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流程改造小组。

小组为UT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流程方案,并通过培训和考核试图在公司上下贯彻。但他们很快发现,这一过程非常难。"开会的时候,大家都会说新流程非常好,下来真正去做的时候没有人执行,因为这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奶酪"–本来我习惯这么做,原有很多中高层干部不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拍板,按照流程就需要改变方式,为什么我要改变?"

一次成功的流程再造涉及到公司运营模式、组织架构、工作方式、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伤筋动骨"的改革需要的是公司最高决策层的直接领导和强势推动。"关键这不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一位UT内部人士说,流程改造小组并未被赋予足够的权力去强制流程的执行,"他们没有管人的权力,只是一种咨询顾问的角色"。对于领导,小组没有任何的约束权,只能对他们进行劝说,对他们手下的员工进行培训。这种情况下,流程培训后一周内就又回到老样子了。"流程衔接往往集中在沟通上面,但很多时候下一个部门它想做的时候会做,不想做的时候一个邮件、一个会就对付过去"。

虽然UT在小灵通市场取得成功,在技术上也有创新,但UT一直没有能力去做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比如在3G这样的既需要新技术又需要组织大团队开发的创新面前,UT难以胜任,原因就在于这种能力形成的基础是要有一套好的研发流程。"UT的管理和执行无力承受现代软件或通信产品的复杂度。"一位前UT员工认为,华为今天的研发实力强,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华为在6年前就开始以巨大的决心推行研发流程,从CMM到IPD-CMM,期间版本都已升级多次。推行流程带给华为的好处是把研发中的技术、数据等积累下来,把研发的流程思路理清从而极大提高产品开发成功的可能性,并把技术共享的平台建立起来。而UT发展10年,研发始终是块"短板",成本无法具体计算,进度无法保证。缺乏流程的UT研发,"基本还停留在本能的阶段"。

一件小事可以证明流程管理失效的严重后果,一位硬件设计人员设计一种新产品,参考了以前的一个同类产品,他认为其中一小块阻容电路似乎没什么用处,于是在新的设计里他把这部分电路去掉了,以节约成本。结果造成产品在市场上产生严重电磁干扰问题,使公司损失惨重。

这个案例中,失效的流程是设计评审。但遗憾的是,UT内部往往将这类责任归结为设计人员能力问题而非管理问题。

导致2003年底开始的流程再造失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管理优化会延缓市场反应速度。组织的流程再造往往需要一个非常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刚开始流程不熟时,如果按照流程去做,有可能会延迟一段时间才能向客户交货。而当大家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市场而不是组织内部时,流程改造也会分散企业资源。"UT的风格是做事情要快,做决定也要快,要往上冲,做流程的人只在老板下面做,老板们又不被洗脑。"孙刚回忆说,"当时动静蛮大的,领导找各个部门谈话,流程做的也很细,但到了真正做的时候,没人去执行。"

作为这场变革的发起者,周韶宁显然知道这些情况,但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讲,都存在问题的优先级现象。"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除非出现危机的时候,UT才会去解决这些问题,不出现危机大家首先看到的市场。"杨浪说,"当时小灵通只要有东西出来,马上就会有人抢,那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满足市场需求,尽量多生产一些东西出来。"

"小灵通如果发展的不那么快,更稳扎稳打的话,UT出问题的可能性小一些。没有几家公司有UT这么好的运气,反过来,它又被这种运气给害了"。今天站在事后的角度看,很多人认为当时如果UT牺牲短期发展速度,下大力气进行流程再造,将管理夯实,提升执行力,也许会有助于UT实现其众多梦想。"UT抓住小灵通机遇之后,没有快速的夯实公司内部的管理流程,是它在很多业务领域碌碌无建树和被对手超越的重要原因,"杨浪认为,"不讲投入产出比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创新是难以为继的,流程化管理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有执行力的、有支撑的。"

"当UT的客户主要是垄断性电讯运营商的时候,UT管理的粗放就是一种必然。这时提倡所谓宽松自由的"硅谷文化",强化的只能是"游民意识"。"北京锡恩管理公司总裁姜汝祥说,"高科技的企业和创新意识背后支撑的其实是"死亡危机",因为高科技本身变化是如此之快,不创新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有了死亡危机,任何创新就有了执行力基础。"

有人曾问主导诺基亚从木材业转型到通信业的前任CEO奥利拉,诺基亚转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他的回答是管理升级而不是技术升级。同样,在经过最初程控交换机业务的高速发展之后,华为总裁任正非意识到公司要发展壮大,必须告别小公司作坊式管理。2000年起,以一篇《华为的冬天》为标志,华为启动了组织再造工程。任正非请来IBM咨询,并为流程再造投入超过10亿元。

任何创新型企业的流程再造都是极其痛苦的,永远不要低估任何改革的难度,即使强势如华为,这一过程也历时5年之久。2002年前后,华为内部正经历组织架构调整、由一家小公司向一家流程化大公司转变之时,遇到IT的冬天,华为的增长放缓,"那两年是华为的一道槛"。度过这痛苦的两年之后,完成流程再造的华为内力雄厚,从研发、管理到市场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对各种市场和机会的掌控能力也大幅提高,国际化的成功便是这种质变的表现之一。

"我们从UT出来的人都希望它趁低谷时期夯实它的研发,完成组织再造,经历这个涅过程之后,它才有二次成长的机会。"采访结束时,杨浪又特地补充了一句,"我不同意说UT已经失败。"

吴鹰抱错“假上帝”


在杭州,东方通信与UTStarcom这对同城兄弟总是比邻而居,开始都在城西文三路(东信)、教工路(UT)一带安营扎寨,又先后在钱塘江南岸的之江科技园大兴土木建新家。东方通信为老牌国企,1990年代中后期凭借与Motorola的合作盛极一时。UT是后起之秀,2000年之后才崭露头角,2002-2004年分外红火。东信人谈起UT多少有点心理不平衡,往往会略带不屑地说,“他们就象我们2000年之前一样”,潜台词无非是“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阿Q语)。时至2005年,UT迅速走向败落,东信人现在该心理平衡了吧,说不定他们正在幸灾乐祸看热闹呢。


 

老爸因为老弟和老妈的矛盾被老弟silent treament,伤心透了,向我求救。我说不帮,我觉得老弟他们对,你们不对。
可是最终被老爸一封发自肺腑德亲子信融化了。(老爸本想让我过目后,在发给老弟。)
恨不得,现在就打电话去说服老弟,立刻和老爸和好,但是实在太晚了。
于是给他email, 把老爸的也一起发了。作为他的老姐永远的偶像(嘿嘿嘿,别说,俺的感觉良好主要来自俺弟,从小被小尾巴粉丝到如今。感觉很8错涅),敢不给我面子。
发完又给老爸写了一个很长的信,回忆了以前的点滴,TSSD亲情实在太催泪了。老爸对我太好了,不一一细数,还真的不觉得自己其实很差劲。这次彻底反省了。
以后再逼婚,我都包容包容在包容。小意思。
一家人都爱彼此,却总是好象做迷藏一样不敢面对。
发誓再也不写类似的信了,有空多憧憬美好未来。然后就是每天振臂高呼,爸爸我们爱你!!!就这样,省的累积的太多,都变成眼泪流掉,可惜了。
为了让爸爸转移对我的注意力,我开始鼓励他整理以前环游世界的游记。
他说,当初还在当地日报上发表的,可惜现在连底稿都找不到了。
我建议他去图书馆找找以前的报纸,不行,就回忆回忆重新写一个。爸爸说好。
 
爸爸说要从新浪上给我转两个短篇,我说,什么短篇,是你写的吗?
发过来一看原来是PPT.
 
生命列车,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爸爸说很有意思。我看了,叶挺喜欢的,载录下文字,和大家share一下。
 
 生命列车
不久以前,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
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 时常有事故发生; 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
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我们以为我们最先见到的那两个人——我们的父母,会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们。
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留下我们,孤独无助。他们的爱、他们的情、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从寻找。
尽管如此,还会有其他人上车。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他们之中有我们的兄弟姐妹, 有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还将会体验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
坐同一班车的人当中,有的轻松旅行。
有的却带着深深的悲哀… …
 还有的,在列车上四处奔忙,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 … 
很多人下车后,其他旅客对他们的回忆历久弥新… …
 
但是,也有一些人,当他们离开座位时,却没有人察觉。
有时候,对你来说情深义重的旅伴却坐到了另一节车厢。
你只得远离他,继续你的旅程。
当然,在旅途中,你也可以摇摇晃晃地穿过自己的车厢,去别的车厢找他… …
可惜,你再也无法坐在他身旁,因为这个位置已经让别人给占了… …
没关系。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离别… … 就是不能回头。
善待旅途上遇见的所有旅客,找出人们身上的闪光点。
永远记住,在某一段旅程中,有人会犹豫彷徨,因为我们自己也会犹豫彷徨。
我们要理解他人,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理解。
生命之谜就是:
我们在什么地方下车?
坐在身旁的伴侣在什么地方下车?
我们的朋友在什么地方下车?
我们无从知晓… …
我时常这样想:
到我该下车的时候,我会留恋吗?
我想我还是会的。
 
和我的朋友分离,我会痛苦。
让我的孩子孤独地前行,我会悲伤。
我执著地希望在我们大家都要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相聚… …
 
我的孩子们上车时没有什么行李,如果我能在他们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会感到幸福。
我下车后,和我同行的旅客都还能记得我,想念我,我将感到快慰。
献给你, 我生命列车上的同行者,
祝你
旅途愉快!
豆豆妹妹的签名党说:谁说我年轻漂亮有气质我就和谁作好朋友。
好俏皮可爱,好轻松愉快。有一天,我也要大声放肆de这么说。
一直以来,都被好朋友围绕着,呵护着,这些可以一辈子朋友的挚友是我迄今拥有的最大的财富。
 
我总是标榜不喜欢社交,不喜欢去交朋友,因为挚友是要相互用心去维系,我不喜欢随便敷衍。
你可以随便相处100个普通朋友,可你未必有10个挚友。
普通朋友不经意就消失无踪,挚友却总是形影相伴,哪怕天涯海角,心也不会远离。
我们不常常联系,但是常常在心里想起。被问及怎么这么久没有联系呢,我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友情地久天长,又何必朝朝暮暮’
 
别人说他们遇人不淑的时候,我很少产生共鸣。
可我高贵的友谊和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样,存在极大的杀伤力。
我不幸地被抛弃了两次。刻骨铭心得仿佛失恋。
第一次是大学一年级,被高中好朋友。第二次是被相处了8年的闺米。
有了第一次
免疫的第二次,依然觉得很痛,很纠结。
所以想写写8年来温暖过我的友谊,慰籍现在受伤的玲珑心。
 
以为自己很强大,以为友情很强大,霎那间两个强大的东东都倒塌了。。。
 
忽然有点悲观,忽然有点绝望,可是天那么蓝,白云朵朵,多好多美,
我还可以假装微笑,我想笑着,看着,我的好朋友们,让他们夸我,让我们一起相信着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那些你们啊,务必务必,在我S翘翘前,来,来给我做心理辅导。相信你们一定会来的。

HZ冰与火之歌卷四《群鸦的盛宴》开始预订:の発言:
我们所有人都在看录像,只有戴维在给你扇扇子,后来许阿姨问他扇得累不累,他很生气地说,这里蚊子太多了

1. Being a creature unlike any other
Being a creature unlike any other is really an attitude, a sense of confidence and radiance that permeates your being from head to toe. It’s the way you smile (you light up the room), pause in between sentences (you don’t babble on out of nervousness), listen (attentively), look (demurely, never stare), breathe (slowly), stand (straight) and walk (briskly, with your shoulders back). When a relationship doesn’t work out, you brush away a tear so that it doesn’t smudge your makeup and you move on!

2. Show up to parties, dances and social events even if you do not feel like it.
Realize that you may not meet Mr. Right naturally and that you therefore must take social action immediately even if you don’t want to.
Get a manicure and go out on another date or to that singles dance — do something to increase your chances of meeting men.

3. It’s a fantasy relationship unless the man asks you out.
Don’t waste time on a fantasy relationship. You may have a good rapport with your doctor, lawyer or accountant, and you may find yourself wondering if he is interested in you romantically. How can you know for sure? If he’s never asked you out, then he’s not interested!

4. In an office romance, do not email every time he emails you unless it is business related.
On all nonbusiness e-mails, responding once for every four of his e-mails is a good rule of thumb. Remember, you never know who has access to your e-mail, so keep all romance off the screen and save it for Saturday nights.

5. If you are in a 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 he must visit you at least three times before you visit him.
Remember, the first three visits are really nothing more than three dates… and on the first three dates we don’t have sex with a man or have him stay at our place overnight.

6. When considering whether to use personal ads, or other dating services, you should place the ad an let men respond to you.
It goes back to the basic premise of The Rules: Man pursues woman. When writing your ad, remember that every man has a type, a voice or a look he likes. There has to be a spark for him that attracts him to you, something that makes him find you unexplainably special.

7. If he does not call, he is not that interested. Period.
We know this is hard to accept, but it’s not that he hasn’t called because he’s busy, or because you didn’t smile or talk enough (or did too much). It’s not that he lost your phone number. The bottom line is, if he hasn’t called, he’s not that interested.

8. Close the deal. Rules women do not date man more than two years.
If you’ve followed The Rules, your man probably loves you and wants to marry you. Your problem is not if he marries you, but when! If it’s been more than a year, see less of him and think about dating others. You’ve already spent more than a year waiting for him to propose; do you have another year to wait?

9. Buyer beware. Observe his behavior so you do not ended up with Mr. Wrong.
Love may be blind, but Rules girls are not stupid! How does he act in the relationship? Is he cheap on dates? Is he critical of you? Remember, The Rules are not about marrying the first man you are attracted to who calls you by Wednesday for Saturday night and buys you flowers. It’s about marrying your own personal Mr. Right — a man whom you love and whose character you admire and can live with.

10. Keep doing the rules, even when things are slow.
Take care of yourself, take a bubble bath and build up your soul with positive slogans like "I am a beautiful woman. I am enough."
You must learn to accept that, as an adult, you can’t always rely on a friend to do things with you. Even if you don’t meet Mr. Right, going out — whether it’s a restaurant, lecture or party — is a chance to meet new people and practice The Rules.

看到徐梦露jj写网恋,想起自己当菜鸟的那会儿,也不小心网恋了一把。在茫茫记忆中,拼命搜索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个ID乐,连我们当时聊天的bbs是哪个都不记得。时间真是无情阿:(
当时因为被自己思想出轨吓了一大跳,接而很快清醒。自打那以后,尽然5毒不侵,再也没有网恋过了。
不太甘心,去网上考古,发现在当年稚嫩的文字。一晃十年了,当年的小网虫成了网上名人,然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偶也又淹没于茫茫人海,人生轮回在网上演绎过了几个朝代,不亦乐乎。

发信人: yufei7800 (飞飞鱼§…), 信区: Internet       
标  题: 玲珑心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Oct 20 20:32:39 1999)

发信人: meihong (ComputerBoy), 信区: Internet 
标  题: 转载自CIW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Jul 24 07:30:41 1998), 转信 
 
 
                          我心玲珑 
  
                            华玲 
 
  上网的日子里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个人主页,有的创意独到,有的技术 
全面,有的含蓄婉约,有的前卫“颠覆”… …每一位都在向这个IT时代 
诠释着自我,我也不断被深深的深深的感染着。终于有一天大家也看到“玲 
珑心”!终于,我也从一个“旁观者”变为了“建设者”,这份喜悦相信很 
多人都一样拥有过!接着参加了“我想有个家”主页大赛,也许就是想得到 
更多人的肯定。结果竟也幸运的得了奖,感谢所有朋友们的支持!   
  
  “玲珑心”令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认识朋友,和他们讨 
论问题和他们交流思想,认识他们的同时也在认识自己。每每看到信箱里“ 
闪跃”的新邮件,论坛上的新贴子,留言簿里一段段轻轻的问候,心里总是 
满满的!是的,因为有了Internet,我们之间那么远却又这么近!虽然我们 
未必有机会会遇见对方,只希望彼此存一份默契在心间! 
 
  曾经在“品网”写过一篇“自圆其说”,那里也还有很多朋友的感想, 
其中有一段话是我最喜欢的: 
 
  “一个人如果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必然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能把它 
发挥出来,必将在人群中发光;如果他的主页能表达他的个性,即使仅仅是 
其中的一个点,也一定会在Internet的海面上闪亮,有如晨星… …” 
 
  在漫漫网海,每个个人主页都希望自己不被淹没,其实我认为只要是展 
现你最真的自我,有你的风格,有你的内容,有你的思想,有你的感悟,那 
么你就在闪亮了!对于我的“玲珑心”也是这样,刚刚开始有很多页面不是 
现在的look,尤其是mimi论坛,用了深色的bgcolor,绿色的alink,想不那 
么女孩子气,想好好的cool一番… …结果呢,自己和别人都觉得别扭,后 
来一口气改成了现在的样子,哈哈,舒服多了。其实对于平面设计和色彩搭 
配我并没有研究过,Photoshop也学了没多久,当时本来是想学3DSMAX,结果 
看到一本全彩的ps书,引起了我的兴趣。其实网上有很多介绍和范例,我就 
是从那里开始的,很多概念包括Layer,channle也完全是基于自己的理解, 
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当然对于主页的制作者来说,也还有很多其他软件:pai 
nshop pro,photoimpact,freehand 等等,不一定要用PS的,只要做出自己 
的来就是最好的。“玲珑心”上那些图标按钮其实也是随意中产生的,如果 
你问我为何做成那样,我真的答不上,当时就做成那样了,称不上灵感,是 
一瞬闪过的火花?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自然最真,平淡最实,简单最美! 
当然,其实我为了达到整个画面的和谐,也时刻注意着颜色的搭配,这本就 
是一种刻意了,矛盾啦?哈哈,是吧,世界原本就是矛盾的统一… … 
 
  还有一点想说的就是做主页到底要不要学HTML?我没学,但是我做出来 
了“玲珑心;我做出来了“玲珑心”,但是我要学了。真的,现在深深体会 
到HTML是制作的基础,绝对要扎扎实实,这样你才可以游刃有余。为什么不 
会一样可以做出主页呢?这也是HTML的特点,我的学习就是从看人家的源码 
开始的,我知道了每一段的作用(还没有理解每个标签的作用),就可以用 
了。其实,每当你看到一个特别的效果,你都可以立即通过看他的源码来知 
道他是如何实现的,很简单直接。对于Homesite我也是刚刚才学着用,的确 
是个很好的工具,难怪那么多高手竭力推荐! 
 
 我的一点心得,希望和大家分享,也希望“玲珑心”成为你们永远的朋友!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2.105.15.148]

http://www.newsmth.net/bbsanc.php?path=%2Fgroups%2Fcomp.faq%2FInternet%2Fwlzt%2FM.940422754.A

« Previous Page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