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乱世华尔街 回复日期:2011-05-21 11:26:43 

  @精有余而力不足 2011-05-21 10:59:53
  楼主,我请假你一个问题,鲁教授的那个方法是不是简单来讲就是在牛市中越涨越买,同时,为了风险对冲,买入看跌期权(long put option)。在熊市或者下跌行情中,越跌越卖,同时,买入看涨期权(long call option),对冲风险呢?或者还有更复杂的操作方式呢?期待您的回复!
  —————————–
  那个策略是用来防跌的。基本的思想是股票 + 看跌期权。 但看跌期权操作上有种种限制,比如大期权不容易买,需要roll等等。 鲁教授的思想是用动态对冲(越跌越卖)模拟看跌期权。 这在Black-Scholes或二叉树等基本期权定价理论中是完全可行的。 但理论没有考虑到市场会跳跃(不连续),流动性会枯竭(无法连续交易),所以“投资组合保险”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大跌中现了原型。

文森让我盯住会议室,就是要取先发之利,以“动如脱兔”之姿,赶在别人之前将午餐拿到手。开始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些玩大钱、挣大钱的交易人员会对免费午餐如此热衷,后来我渐渐明白,这是一种职业习惯,或者说是交易员应具有的素质:脸皮薄,不爱占便宜的人是当不好交易员的。连文森这样浑身艺术家气质的交易员也未能幸免,只有罗杰对免费午餐不屑一顾,坚持自己买饭,算是个异数。

新交易员要取得代表公司做交易的资格,首先需要通过“第七系列”(Series 7) å’Œ“第六十三系列”(Series 63) 考试,前者涉及证券法规,客户交易等方方面面,后者涵盖地方性法规,都是选择题考试,答对 70% 就算过关。新员工只有三次机会,过不了就得走人。 好赌的交易销售人员经常用某人的考试分数打赌,有的还做起了“ä¹°ä»·75,卖价80”之类的“做市交易”。我的考试成绩本来是牛派赚钱的大好时机,但由于全体做多,没人赢到钱。好像没费什么力气,我“第七系列”就考了个罕见的95%,这使我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为什么数学研究做不动,标准化考试却总是取得变态高分? 难道真是“高分低能”吗? 一番反思之后,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数学追求的是绝对完美,看似简单不过的哥德巴赫猜想、庞加莱定理,能让数学家们花费上百年的时间,所以这一行不适合我。高盛的策略部门需要的是金光闪闪的资历、权威式的话语权,这工作也不适合我。做交易员倒是和参加标准化考试颇有类似之处:两者都需要反应快,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分析大量信息,然后综合各方面情况,做出未必最佳,但是“较佳”的选择。和考试学生一样,交易员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分数”调整策略,以利再战。
  

@66端午88 2011-05-21 11:38:22
  那个策略是用来防跌的。基本的思想是股票 + 看跌期权。 但看跌期权操作上有种种限制,比如大期权不容易买,需要roll等等。鲁教授的思想是用动态对冲(越跌越卖)模拟看跌期权。 这在Black-Scholes或二叉树等基本期权定价理论中是完全可行的。但理论没有考虑到市场会跳跃(不连续),流动性会枯竭(无法连续交易),所以 “投资组合保险”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大跌中现了原型。
  ———–…..
  —————————–
  那个是20多年前的策略了。 不过现在还是有些本质相同的东西。 比如 negative gamma trading 在市场剧烈动荡时都会很惨,金融危机中就上演过这出戏。

地点:超盛证券,华尔街老牌投资银行
  人物:
  牛老大:超盛首席执行官(CEO)
  猪哥靓:高级顾问,军师
  关西铁:负责投资银行部 (Investment Banking)
  柯户多:负责资本市场部 (Capital Markets)
  常达包:负责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产品 (Securitization and Structured Products)
  郝大丹:负责自主投资,自营交易 (Principal Investment and Proprietary Trading)
  栾亚宝,孟哲来: 交易员,危机前离开超盛,自己开了对冲基金
  钱聪聪:交易员,危机中离开超盛,跳槽到紫金朵对冲基金

显然,一本万利的买卖最好,比如微软,人家玩的是高科技,又占据市场垄断地位,所以一张成本五块的软件光盘就敢卖五千,利润率惊人。不妨把依靠销售利润率提高ROE的方法称为“微软模式”。当然,叫“中国移动模式”也很贴切(注:此处采其大旨,暂不区分净利润和毛利润)。

超盛得从杜邦公式的第二项上想办法,提高资产周转率。在企业界,薄利多销的零售业是这种模式的典型。零售业的核心是让资产“转起来”,大量进货,大量出货,周期越短越好。不妨将这种依靠资产周转率提高ROE的方法称为“沃尔玛模式”。人们在生活中会注意到,商场里的服装一旦过季,通常会大幅减价,在美国更是如此。有经验的店员应该向顾客解释:本店正依照杜邦公式,努力提高资产周转率呢!

出金融危机前十几年间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大致线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投行之所以不断推动包括次贷在内的新产品,不断扩大自主投资和自营交易规模,都是受自身利益驱动,也是被同业竞争“逼”的:每个银行的“牛总”头上都套着 ROE 的紧箍咒,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

至于高盛,确实很牛很精明,但要说操纵世界也太高看他们了。 他们干嘛要操纵世界? 高管们也无非是要名要利,有点追求的以后从政或搞慈善,如此而已。 最重要的是,高盛也好,罗斯希尔德也好,他们也操纵不了世界。 美国是分权制体制,没有谁100%能说了算,领导都经常换,你怎么搞大阴谋? 阳谋倒是不少。

 @爱你警察 2011-05-21 15:43:41
  楼主,对于我们这种小屁民,除了房子,在中国还有什么好的投资渠道。炒股适合我们这种小屁民吗,我同事炒股没有一个是赚钱的
  —————————–
  个人认为中国股市赌的因素很强,本质上还是个体制问题。投资者是否真正是企业的拥有者? 如果不是,你怎么保证“权利”不会把投资者的利益瓜分掉? 宏观上就是这么个问题。 所以我觉得普通老百姓不适合“ç‚’”股。澳门赌王何鸿燊有句话:“不赌即赢”。
  
  如果将长线投资股票作为一种理财手段,自然另当别论。

 @flyworking 2011-05-21 16:23:30
  楼主作为一线交易员,写的东西比某些所谓的砖家好多了,相信大多网友跟我一样最关心的还是天朝房价的问题,我相信中国房价泡沫绝对跟国际资本有脱不了的关系,楼主身处全球金融核心,以你掌握的信息天朝房地产泡沫会不会破,何时会破?热钱流入的规模有多大,是否在热钱大规模撤出之时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之日?
  —————————–
  大宗商品和通货膨胀可能是和国际热钱关系比较大。 但我敢说中国房价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在国际炒家。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keepmec 2011-05-21 21:19:27
  话说武功高手比的是修为,那么作为一个在任何时候都喜欢占小便宜的交易员来说,最终是否大多数也最后死在这一贪字上了呢。
  对于这些世界顶端的人实在知之甚少,专业的知识固然重要,如果楼主能多说说人物的内心更好。
  —————————–
  
  心理建设确实重要。好的交易方法往往是违反人类“本性”的。如能战胜贪、痴等诸般杂念,达到“无我”境界,就应该是高手了吧。
—————————–
  no feelings – gordon gekko 我的座右铭 : )

 投资银行(investement banking)那边非名校确实不容易进。Sales & Trading这边就比较杂了。尤其是Sales,做的好的本地人很多还真不是名校毕业。在社会上混,讲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美国也一样。

 我看过,认为经典的:
  交易理论:Reminiscence of a Stock Operator,Market Wizard, New Market Wizard,Inside the House of Money
  背景知识,故事:《伟大的博弈》(这个可以看中文),Liar's Poker,When Genius Failed, Fiasco, Barbarain at the Gate, The Big Short.
  
  巴菲特那一派的书我看得不多,Benjamin Graham, Peter Lynch, Bill Gross等人的书都没看过,惭愧。 你要走长线投资、共同基金的路子,那些应该是一定要看的。

@白只小 2011-05-22 12:27:52
  楼主那么厉害 有本事参加“股市向前冲”大赛拿个名次 给我们瞧瞧。
  —————————–
  
  我肯定拿不了名次,原因如下:
  
  1.中国股市我不懂,二把刀上阵是最危险的,所以我“不赌即赢”。
  
  2.听“股市向前冲”这名字,我估计要想赢得来狠的,玩儿大的,富贵险中求。***这不是多数华尔街职业选手的风格*** 职业玩家要控制风险,先求保本,平时小赢即可,偶尔有真正的机会再争取赢大的。 路子不一样。

我帮着推荐一本,john hull的futures,options and other derivatives,华尔街的圣经吧!美国很多名校金融核心课程的指定教材。最近国内有三个一本,买那个加拿大父女翻译的那版(忘了叫啥了)。
  其他的,你可以去伯克利或者哈佛,哥大的网站,看他们金融数学,金融工程,金融统计等等专业的指定教材啊,很详细的。而且,美国各高校还都有公开课程 (老美要自杀吗?把这些东西都放出来了),网易就有专辑,你也可以看看那里的金融方面的课程,都是名校的,而且翻译成中文了的,爽吧。记得公开课里有一个耶鲁的教授讲的金融学,牛,甚至把耶鲁那个基金管理人请来当了一节guest speaker。

 @幽灵的门下走狗 2011-05-23 20:54:26
  我本来就没想做学问来着,也不是文人。您抬举我了。
  只是作为一个在境外从事过交易员工作的普通看客,觉得您书中的描写未免夸张和幻想的成分太多了点。您书中所写的经历,起码50%都不是您本人亲历吧。
  另外我还真没见过哪个成功交易员有空撰写“小说”的。
  我并非有意来拆您的台,可是您知道交易员不是分析员,他的主要工作是交易,是执行,所以您那些空乏的风险控制理论,以及数理模型,恐怕不会对交易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
  
  这位兄弟,欢迎参加讨论。 有些事情你也许想当然了。 我何必要编故事,在街上这么多年,真故事都讲不完呢? 可以看出您是交易股票出身的,那是高流动性产品,玩儿法和低流动性的债券、房地产等等有差别。 就好比说您是海军,开炮就搞掂敌人了,我们步兵就得拼刺刀扔手榴弹,路数未见得完全一样。 大家可以交流,但不必质疑对方的基本诚信,用美国话说:give other people the benefit of doubt,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关于“对冲风险 + 杠杆放大”这个观点,我的书里说了,首先赌的就是价差缩小。 对股票pair trading来说这基本就是唯一的利润来源。 但对债券类产品还有第二个利润来源: 如果价格(收益率)不变,可以稳稳吃个利差,杠杆一放大岂不也是百分之几十利润? 商业银行吸存放贷不就是这个模式吗?
  
  这本书如果一直读下去,你会发现“事异则备变”才是我强调的观点。 危机前是模型、杠杆,危机后就返璞归真。 资本市场很大,赚钱方法很多,重要的是抱着包容的心态观察学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永久不变的只有一个“变”字而已。

关于“对冲+杠杆”,还想再补充说明几句。 这其实反映了投资交易模式的演进,跟杜邦公式是一个意思。大家投资都是为了赚钱,追求的是资产回报率。比如说目标是30%。
  
  最简单的办法:散户说了,我得找个一年能涨30%的股票。问题是涨的快的股票一般风险也大,能涨30%的跌起来也快。 职业玩家受不了这个,于是就对冲,回报和风险都降下来了,夏普比率提高了,很好,但问题也来了,你怎么达到30%呢? 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从时间上找齐。不停的交易,每次只赚0.001%,一年也能积攒个百分之几十。 这就是高频交易,适合股票、外汇、利率期货等高流动性产品。
  
  但债券、房地产这类低流动性产品,你没法高频交易,怎么办呢?蒋委员长的抗战策略,以“空间”代替“时间”,用高倍财务杠杆,也给你搞出百分之几十回报。 这就是“对冲+杠杆”的意思,风险不控制住,你没法加大杠杆。
  
 这个策略听起来很美,刚出现的时候确实很赚钱,但后来大家都玩儿,就玩儿出了一个练门:全都借钱用杠杆。 欠账的人最怕什么? 债主讨债。 金融市场的债主们何时集体讨债? 危机时。 所以每逢危机,流动性减弱,“对冲+杠杆”派选手们就会出事,LTCM如是,次贷危机也如是。 《乱世华尔街》中讲的就有这层意思。

那段时间我经常看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节目:一批真真假假的古董经专家鉴定后,王大侠手持“护宝锤”砸烂赝品,然后阐述“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的深刻道理——这句话确实深刻,它对金融市场也同样适用。
  

对于这次失败的交易,哲学家文森做了一句《论语》级的总结:“图表的顶端不是市场的顶端。”(The top of the chart is not the top of the market。)
  

 @3390237
  
  楼里高手多,想学习学习股票期货方面的知识,希望前辈推荐几本书给我 谢谢!
  ————————————————————————————
  
  刚好写了个金融类推荐书的博客,链接在这里:http://blog.sina.com/yuyang2020,现转贴如下:
  
  金融类经典好书推荐——更新版
  
  最近新浪博客和天涯讨论贴中总有网友让我推荐金融类的好书。我整理了一个单子,都是我读过的,欢迎补充。先说明一点: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那一派的书我读的少,主要因为他们是“气宗”(Real Money),投行是“剑宗”(Fast Money),路数不太一样。那一派的经典书也是应该读的。实际上商学院和CFAç­‰“正统科班”教的估价理论都源自格雷厄姆,所以我也算间接读过《证券分析》等基本分析派的名著。
  
  书单如下,中文译名在括号内:
  
  第一类书是关于交易手法、风险控制、心理建设、名家思维的,投资者/投机者必读,尤其对股票、期货、外汇交易很有帮助。
  
  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股票作手回忆录):投机性交易的超级经典,虽然讲的是100多年前的事,但许多现代高手均对其极为推崇。 书中以主角利弗莫尔的交易生涯为线索,讲述了很多交易心理、技巧、常见错误、注意事项等。 书中还有做庄方法的讲解。 这本应是股票投资者的必读书。
  
  Market Wizard(市场奇才):多位成功投资者/投机者的采访录,从受访者的言谈中可以领略许多精彩的投资理念和“小窍门”,比如输钱时应逐步减仓,市场“无理由”突然运动应立即跟进等。 此书写于1980年代末,书中的几位受访者,如Bruce Kovner, Paul Tudor Jones等人在此书出版之后的20年间跻身世界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行列,对他们的采访应重点阅读。 另外,William O’Neil选股票的CANSLIM法则很值得借鉴。
  
  New Market Wizard(新市场奇才):与上一本类似。
  
  Inside the House of Money(黄金屋):讲述对冲基金行业的好书,以对基金经理的访谈为主,类似《市场奇才》。
  
  The Great Game(伟大的博弈):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并不太有名,但中文译本却很有名。此书记述了华尔街几百年来的发展史,像一部华丽的纪录片,故事性强,帮助读者“温故知新”。
  
  《十年一梦》:国内实战派写手的好书,讲了不少国内市场发展的掌故。作者的心路历程颇能引起共鸣,也再次告诉我们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投资者最好不要经历作者经历的那种大起大落。
  
  《投机者的扑克》:与上一本类似。
  
  《炒股的智慧》:一本很薄、很朴实、很实用的书。作者是拥有丰富美股交易经验的个人投资者。此书讲的都是大道至简的道理,但每隔几年拿出来翻翻,都能有新的体会。(感谢网友“东方甲子木”提醒,增加此书。)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漫步华尔街):学院派的超级经典。基本的意思就是:上面那些书都甭看了,市场是不可战胜的,股票走势完全随机,作为普通投资者,买指数基金就好了,图个省钱(管理费低)、省心。 这本书我没看过,但对其讲述的学院派“有效市场理论”很熟悉。 简而言之,就是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一切已知信息,所以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都没用。 我认为此理论过于极端,索罗斯等大牛的业绩就是反证。 然而,有效市场理论是非常好的出发点,我对它的辩证理解是:想战胜市场,不潜心修炼、不下苦功不行。而且,多数时候市场对我都是“有效”的(我没仔细研究过,无法下结论)。所以网友的投资问题我一般都说不知道(谨记“有效市场”,不可妄下结论)。 我认为,那些随便看看图线就能告诉你走势的“砖家”言论都不必认真。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买指数基金,图个省钱、省心,多点时间享受生活不失为好建议。 (感谢网友天涯大牛“海宁”提醒,增加此书。)
  
  第二类书是关于金融市场、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的,想入行者必读。一般投资者可以当故事看看,增加背景知识。
  
  Liar’s Poker (说谎者的扑克牌):Michael Lewis的成名作,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绘了1980年代美国投资银行生态以及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其间穿插路易斯本人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经历的种种小故事。 这本书被认为是投行“新鲜人”的必读书籍。 我就是看了这本书后,才对债券交易产生了浓厚兴趣。
  
  When Genius Failed (赌金者,营救华尔街):完整记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兴衰史的金融纪实经典之作。书中记述的历史仿佛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彩排”。
  
  Barbarian at the Gates(门口的野蛮人): 另一部金融新闻纪实的经典之作,记述了1980年代末的一桩史上最大的杠杆收购案例,是了解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业务的必读书。
  
  FIASCO(泥鸽靶,诚信的背后):了解衍生产品的好书。记述了1990年代摩根斯坦利使用各种“创新”衍生产品牟利的故事。 从中可以学习复杂衍生产品存在的“逻辑”:帮助客户解决某些问题。
  
  The Big Short(大空头):记叙一些精明的投资者如何在次贷危机中大获其利的书。作者是写《说谎者的扑克牌》的路易斯。
  
  
  什么,您的时间有限,这些书读不过来? 希望看一本有点搞笑、有点故事、有点历史、有点心得的“什锦大杂烩”?那我只能“内举不避亲”了,看看《乱世华尔街》吧。:)))))

迷途小书童像前辈学习。。。前辈觉得到美国读msf以后的职业方向有哪些可能?
  
  ——————————————————————————
  
  这个专业比较万金油,跟数量分析粘点边的都是可能职业出路。 比如投行里的交易员,策略师,风险控制人员,金融程序员等。 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里也有这么一套人马,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评级公司、金融软件公司等也都是金融工程类学生常去的地方。
  

 没那么夸张吧? 投资银行要的就是能帮它赚钱,“有用”的人。 名校、经历好的肯定占点优势,但没那么绝对,关键是进入面试的程序。 这方面可以问你们学校的placement office. 再说“华尔街”也是个很广的概念,不是非得进高盛的某些部门才叫进“华尔街”。 我们中国学生一般习惯于重点中学 -〉名牌大学 -〉著名公司的思维方式。 问题是你进了著名公司了,然后呢? 这个然后很重要,中国学生平均而言后劲不强,因为缺乏“然后”的能力。 我觉得应该目光放远一点,为“然后”做准备,培养综合能力,尤其是社会能力。 有点扯远了,供参考。

关于金融媒体,前面的帖子中也谈过,我推荐〈华尔街日报〉、〈经济学家〉和彭博资讯(Bloomberg)。 〈华尔街日报〉比较大众,可以学学“舆论基调”。 〈经济学家〉学院派一点,彭博的报道风格最“业内”。 其他〈金融时报〉什么的也不错。

 高盛当然有王牌交易员,收入绝不止百万美元级,在千万以上的应有一批。 很多成功的交易员确实会转向对冲基金行业,但也并非总是如此。 银行提供的交易条件往往比对冲基金好很多,特别是对资本要求高的交易方法,在银行“不愁钱”是很大的优势。而对冲基金总是面临投资者撤资的风险,压力也蛮大的。
  
  再有,机构“交易员”不同于普通意义的投资者,交易员和银行之间有相互依赖的关系,“武器和人”是结为一体的,就好比美军的海豹突击队战斗力很强,但队员们要依赖美军的情报系统、黑鹰直升机、夜视装备等才能发挥战力。 人和装备缺一不可,交易员和投行之间也往往存在这种关系。

就是用连续交易指数期货来模拟空头期权,越跌卖的越多(delta增加)。 该策略涉及期权定价理论,有一定技术含量,前面有过一些讨论。 可以参考如下百度条目,及相关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998544.htm